许多刚参加工作的朋友抱怨,自己才来到一个新单位,初来乍到的,也没得罪谁,可总是很受气,总是被人歧视、排挤,总是被老同事欺负,总是被领导分配很多任务,被压得喘不过气,都快要崩溃了!感觉很委屈、愤怒,有苦说不出,该怎么办呢?
一天,某公众号朋友Z向我倾诉吐槽她的遭遇:
Z来自农村,在北方一知名大学念了4年书,毕业来到南方某单位工作。她心地善良,做事认真,已工作两年。
某天,在单位被老男同事B欺负。平时有什么工作,Z都是努力认真尽力去做,说话也是和颜相向。那天因工作繁忙,Z没有第一时间处理老同事B交待的事情。B竟然大声嚷嚷到老总那里,说Z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不沟通。
Z就跑到B那里大声说了几句:“我做这个,你嫌这个慢;做那个,你嫌那个慢,你到底要我怎么样?”后来,B就不争气地哭了起来。当时正是月初,所有的人都很忙,都有一些紧急的工作要做。Z也不知道这位同事是怎么想的,单位也没有规定她必须第一时间处理B的工作嘛,他也仅仅是不想加班而已,他的工作没有时效性,原本Z也会在1个小时内处理完B交待的事情。
Z当时就哭着在内网上询问B:“你为什么这样对我?”B竟然说,是因为她单纯好欺负之类的。Z越想越不对,为自己感到悲哀,自己的善良、单纯竟然成为他人攻击自己的弱点之处。而这,仅仅才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之前也不知道发生过多少类似被欺负的事,Z都没有在意过。
事实上,在过去两年共事期间,B经常莫名其妙向Z发脾气,说她态度不好。在此之前,B带Z入职的时候,教导她的东西都是很迅速地过一遍,不管她有没有听明白或搞懂,一点都没有耐心,而且B还会在下班的时候大声说:“这么几个东西都没有做完,你的效率太慢了!”单位其他同事也很为Z鸣不平。但是,B特别会讨好上司,说话一套一套的,欺负同级低级,经常会指鹿为马。
Z本想认认真真地工作,但做了事情还被欺负,经常被B“修理”,自感束手无策,非常苦恼。
从Z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当你在一个新单位工作,你就会发现这里不同于校园。在校园你做错了事,有同学提醒你,有老师手把手教你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在单位,你就没有如此待遇了。如果你不小心踏入雷区,周围的人会通过神态、语气等各种途径向你传递这样的信号:“你的这种做法令人厌恶,我们不打算接受你,你将被我们淘汰出局。”可是,很少会有人主动告诉你,你错在哪里,具体应该怎么做。因为这些都是经验之谈,很多人都是经过一番摸爬滚打,在无数血的教训中磨炼出来的。在告诉你的时候或许还牵扯到多方关系,涉及他(她)自身的利益,人家凭什么毫无保留地主动告诉你?!因此作为新人且不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怎么着也得多长一份心眼,谨慎地多学、多看、多问、多用脑子。
多学,就是认真了解单位的发展背景、内部文化、政治生态和发展特点。潜规则的形成总是与单位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以及内部特点密不可分,多渠道了解单位的背景,认真学习内部文化,横向对比单位与同行业其他内部的区别,就能判断出一个内部长久以来形成的组织行为习惯。而这些组织行为习惯正是潜规则的生长点。那么,你在做人、做事中就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些潜规则,不要妄图以卵击石地去打破它,否则,你将碰壁到头破血流。同时,你要尽快地恶补业务知识和技能,争取短时间内能够胜任岗位,将自己锻造成能“独挡一面”的快刀手。就算你一下子不能成为行家里手,至少要做到精细认真、少出纰漏,少给人家留下整蛊“玩弄”你的把柄。
多看,就是仔细观察单位老员工的行为处事方式。潜规则虽然无形,但也并非无迹可循,所谓“老马识途”,老员工的行为准则与处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是内部潜规则的标示牌,因此从侧面入手,仔细观察老员工的工作方法与处事方式,只要你够聪明,你就能从中发现冰山一角,进而揭开整片海域的秘密。另外,还要多观察优秀同志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套路,虚心向“久经沙场”的单位前辈们请教。但是职场比校园“冷血”,不要指望毫无代价地就让前辈们像老师一样将宝贵经验无偿奉献。要让前辈们乐当老师,除了应有的谦虚与尊敬外,你还应该学会与别人分享你的东西。你该给人家“小恩小惠”的,也不要吝啬。否则,你就自己慢慢地在黑暗里摸索吧。
多思,就是不惧欺凌地多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