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人们:经常在脖子上挂着一个兰姆酒桶。据说一只这样的犬一天内拯救了40个人的生命。他们力量大,有爱心。看起来脸总是囧囧的。在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人们疯狂的购买这种犬并进行改良,使得这种犬变得温顺,驯良,但是从小就要进行严格的训练。非常喜爱小孩。圣伯纳犬具有保护意识。人们一定要注意引导它们的性格,并且要驯养正确,不能让它们太肥,常常要护理他们的[2-3]毛皮。一般肩高为:65cm~90cm。
纳犬[1]因阿尔卑斯山之圣伯纳修道院而得名。公元980年,圣伯纳犬因为守护那些穿越危险的阿尔卑斯山山道之旅客而闻名。可惜初期的纪事也无法考证。18世纪,修道院的教士们饲养此犬作危险山中的向导,寻找迷路失踪的人并使之苏醒。圣伯纳犬为短毛品种,为防止近亲繁殖,加入了苏格兰犬的品种,产生了毛茸茸的犬种。一只叫作”巴里”的圣伯纳犬,曾经救援了40个人的生命,立下了最伟大的功绩,于1814年去世。
圣伯纳犬是超大型犬,个性十分温顺,容易亲近,对小朋友十分宽容。如果给予足够的空间、食物、运动量,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家庭犬。
外形特征
头部:头圣伯纳犬
盖宽大且圆,额段清楚分明,鼻口部短,厚.平坦的脸颊及长垂得上唇。
耳:大小中等,下垂。
眼:大小中等,古铜色。
鼻:鼻子大,黑色,鼻口非常发达。
身体:胸部厚实且宽,背部力强,向腰部倾斜。
被毛:无论长毛种或短毛种,被毛都丰厚,被毛平躺,颜色有红褐色斑状纹,橙色,或红斑色配头,胸,四肢,尾端的白色,或白底上有各种颜色的斑块。
四肢:前肢直且长,后肢骨骼粗且有力。
足部:非常大,脚尖十分隆起,狼爪应该除掉。
尾:尾长,尾根高。休息时尾巴在下方,活动时往上扬起。
身高:身材巨大。
传说
有关圣伯纳犬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最有可能的一种说法是公元1~2世纪,罗马军队将一种巨大的亚洲犬莫洛瑟(molosser)(也有说法是藏獒)带到了瑞士,与一种当地犬杂交(这种当地犬在罗马人入侵时就在这个地方了)后的后代。
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圣伯纳犬被广泛用于农场和阿尔卑斯山的奶牛场,用作守卫放牧和拖车。公元1050年泰汉德(taihund)的圣伯纳犬迅速发展,就在这个时候,archdeaconbernarddementhon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建立了一个著名的收容所,来收留那些穿越阿尔卑斯山的圣伯纳犬。
因为收容所在16世纪后期被战火所毁,大部分的档案丢失了,因此圣伯纳犬第一次来到收容所的时间也无法考证了。直到1707年,才有记载第一次提到圣伯纳犬(也是偶尔提到)。收容所的圣伯纳犬在圣伯纳关口拯救遇险的游客,在那时已经很知名了。仔细研究史料,圣伯纳犬大约是在1660~1671年之间第一次来到收容所。可能的情况是,圣伯纳犬到收容所来陪伴僧侣们度过漫长的冬季(在冬季,收容所与世隔绝)。
这个与世隔绝的收容所,圣伯纳犬近亲繁殖有了与众不同的救济院(hospice)犬。在残酷的条件下,只有极强生存本领的犬才能生存下来,繁衍后代。因此,它的遗传特征也就遗传给了后代。
孤独的僧侣们在布道时都带着圣伯纳犬,他们很快发现这种犬在雪地里也可以认路,这种嗅觉极其发达的犬在暴风雪中能找到迷路的人。圣伯纳犬从此与僧侣们一起工作,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救人犬
圣伯纳犬在收容所已有3个世纪了,据估计一共救了2000个人的生命。尽管后来修成了火车隧道穿越阿尔卑斯山,徒步或坐车经过圣伯纳关口的人大为减少,但僧侣们仍继续饲养圣伯纳犬作为他们的伙伴,这也是为纪念收容所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