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元恪去吃饭的路程中,并没有再遇见那个卖糖葫芦的小贩,只是等元恪吃完之后,往镇子外走的时候,看见了他,以及一个三四岁的小孩。
而此时,他把那小孩架在脖子上,手中拿着的也不是插满糖葫芦的草垛,而是抓着头上小孩的双脚,仿佛生怕他掉下去,那小孩则牢牢地抓住他的头发,正满脸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这不会是他儿子吧?”
元恪看了一眼那小贩,又看了看那个小孩,发现二人长的还真有点像,不由得撇了撇嘴。
才这个年纪就当爹了,想想要是自己没穿越,过两年估计也差不多大,而那是自己只怕还在学校里上学呢,元恪也不知是该批判还是该羡慕。
小贩却没注意到路边的少年,他此时眼中只有自己的儿子。
他时而抬头和儿子说两句话,时而让儿子看些新奇的东西,眼中满是宠溺。
元恪只是看了两眼,就收回了目光,向镇外走去。
等回到了山上,继续着自己的修行。
当努力有了收获之后,你就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
元恪现在就是如此,打通的第一个窍穴和丹田内的灵力,都在鼓舞着他,让他知道,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得。
就这样,元恪在这玉皇山的生活开始了。
每天除了去山下吃饭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待在山上,提升着自己的修为,期待自己有一天神功大成,直接接替自己的师伯,当上玉皇宗的宗主。
而这位当前的玉皇宗宗主,在元恪拜师之后的第二天就闭关了,从那天起,元恪一直没见到过自己的师伯。
对于这位师伯的性格,元恪曾询问过自己的师父,想知道他是对自己有意见啊,还是对谁都这样。
李玄黄只是呵呵一笑,拍着元恪的肩膀告诉他,你大师伯只是懒得说话而已,并不是刻意针对你。
听了这个回答,元恪一脸懵,心想,说话都懒得说,这是懒到了什么地步啊。
这大概就是别跟我比懒,我懒得个你比吧。
而自己的师父则诠释了另一句话——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轻松。
元恪隔三差五的就能见到他嗖的一下飞了出去,每次出去,最少都要等一两天才回来,最长能达到近十天,也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一想到自己就是这么被带回来的,元恪也一阵郁闷,只希望师父要是再带人回来,最好给自己带个小师妹回来……
而元恪的梦想并没有被李玄黄听见。
“王伯,还是老样子。”
元恪再次来到了卖肉汤的老伯这里,这些天,元恪偶尔就会来这位老伯这里吃东西,也渐渐的熟悉了这个小镇,和一些经常打交道的人也都彼此了解。
见元恪这个能吃的小伙子又来了,王伯也满脸笑意。
他在这做了几十年的买卖了,镇上的人也几乎都认识他,但除了他自己,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他姓王,故都称呼他王伯。
等他把元恪经常吃的端上来以后,他就去招呼别的客人了,现在正是饭点,食客一个接一个的来,都快把他忙坏了,不过,身体上忙,心里却很高兴。
就当元恪正在大快朵颐的时候,他的小桌突然坐下来了两个人,元恪抬头一看,顿时一乐。
来人正是那卖糖葫芦的小贩和他的宝贝儿子。
这小贩名为唐西,刚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元恪心说果然很适合这行,不仅姓唐,加上名字后就更适合了。
而他的宝贝儿子,元恪只听他“小铛,小铛”的叫着,却不知道他儿子的真名。
一个叫小唐,一个叫小小唐,元恪是这么给他们父子俩区分的。
还好没有中唐!
他们之所以会坐在元恪这桌,并不是因为他是小孩,而是因为别的桌早就坐满了人,而且大多数的桌子上,都是几人拼了一桌,就元恪这桌还没人来。
没人来小孩这桌,也不是因为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悍匪,而是他们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来。
刚才元恪就注意到了,那些人宁愿去其它的桌子上挤一挤,也不来他这里。
只是元恪不以为意,他也乐得清静,至于原因嘛,元恪也大概能猜到。
就在几天前,镇上的几个混混盯上了元恪,见他天天到镇上来吃饭,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