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功去死记硬背,那你这八股文就0k了。也就很像咱们后世学英语,只要你愿意花苦功去背那些英语单词和语法,而且你脑容量又足够大,能存得下那么多的单词和语法,那你考英语至少笔试是没问题了。
说到这儿,文科狗就想问问那些狗屁砖家了,你们一直说八股文禁锢人的思想,那你们是从哪儿看出来,这八股文跟人的思想有关系的?
这八股文跟思想有半毛钱关系啊?它就是一种死记硬背的东西,严格限制你自由阐发的空间。也就是说学八股文,你背就完了,根本就不需要理解。
所谓的八股文,这就是一种完全靠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他跟思想屁关系都没有。就比如让你背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这确实很折磨人,但这跟你的思想有什么关系,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吗?
还有那些砖家提倡什么要充分调动人思想的自由性。对,这样符合人性。可问题是开茶话会,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自由议论。但考试也能这样吗?噢,鼓励考生们都自由发挥,想怎么写怎么写,那这最后怎么评分呢?
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考试成绩全由批卷的个人好恶来评分,这样的考试大家敢想吗,这样的考试它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
排除扬州美女三本民办学历,为什么能过司法部门千军万马挤破头的选拔,那些背后的肮脏。我们就假设所有的批卷官都是公正无私的,可他们的为人处世风格能一样吗?
就比如一个思想比较保守的考生,他的文章如果落在一个同样思想保守的批卷官手里,那他就是人才啊!可如果这思想保守考生的文章,落到一个思想激进的批卷官手里,那结果就是一部悲剧了。
同样的卷子,由不同的批卷官来批,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那这样的考试,亳无疑问最后都会变成扬州美女那样的面试,除了碰运气也就是背后的那些交易了。至于公平,那你上床睡觉去吧,梦里面有公平。
所以像国家级的那种级别的考试,它的主观题分数肯定被设定是少部分,绝大多数分数它肯定是有标准答案的。要不然这考试的公平性怎么保证?
所以说八股文考试,它虽然完全就是一种应试教育,考试内容根本就没有什么实用性,但它公平啊!而且文科狗上辈子学了四年汉语言文学,也研究过这明清的八股文。说实在的,当年一研究,文科狗还发现了这八股文背后的那些政治智慧。
开创八股取士的老朱同志毒啊!那智商真不愧是能从一个讨饭和尚,混到黄袍加身的。可以说只要是一个对历史感兴趣,愿意在这方面花时间的。你就会发现实行八股取士的明清两代,他们负责国家日常运转的行政体系,那些高级别行政官员,他们中很少有出身于显赫家庭的,绝大多数都是出身于基展农民,基层普通官员家庭的子弟。
这也就是说,实行八股取士的明清两代,他们的高级行政官员,根本就不存在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一世袭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不是老子官越大,就越方便为自己的儿子安排前途吗,可又为什么那些大官的儿子,在明清两代五百年里,基本上就没有能进入国家核心决策圈的?
要理解这个现象,就要说到八股取士那变态的考试方式了。所谓八股文考题,那都是考官从四书五经九本书里,刻意挑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出来,让你写命题作文的。
而且你在做这道八股题时,开头破题两句话,你就要点出作为考题的这句话或这个词语,它出自哪本书哪一章。这也就是说你要做八股题,你首先就要把四书五经这九本书背的滚瓜烂熟,知道这考题是出自哪本书哪一章,这一章讲的是什么。否则连破题都做不到,你还能写啥?而且如果批卷官看到你那开头破题就错了,你下面的文章他根本就不会看,直接就是个零分。
还有你破题后,按着八股文的要求,你对这题目的阐发,得按着以朱熹老爷子为主的一群大儒,对四书五经各章句的注解来展开,你自己的想法只能是文章里一丢丢的陪衬。
所以说要做好一股八股文,基础就是要把四书五经九本书,以及对这九本书各章句的注解,都要背熟。同志们,想想吧,要背熟九本书,外加比这九本书还要多几倍的辅导参考书,这是多大的一个背诵量。
因此想学八股文,普通智商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脑容量不够,你根本就记不下那么多文字。就像你手机内存不够,下载不了多少东西一样。
同时要在你脑子里存下这么多东西,除了聪明以外,你还必须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