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要死记硬背下这么多东西,你光聪明肯定是不行的,你得用苦功,天天背年年背,不断加深自己对那些文字的记忆。这样在考试时,面对考题你才能跟搜度娘一样,一下子把资料搜出来。
一个四书五经八股文,就要下那么多苦功,长年累月的去死记硬背。而明清的八股取士,它考的可不仅仅只是八股文。除了八股文,明清科举还考历史、法律、策论、算术。毕竟明清两代的行政官员,那都是拿一份工资干上百人活的,要懂的东西得多。
就比如一个县太爷,他在县里不仅是全县最高行政官员,他还兼着侦查审理案子,收税等工作。所以要完成这些工作,县太爷的法律知识和数学,必须得过关。
想想吧,四书五经九本书外加这九本书的官方指定辅导书;全套国家的刑法、民法;中国用千年计算的历史………。
算了,不说了,光就背这些,后世的读书人,有几个敢去挑战的?所以看到这儿,聪明人应该明白,明清两代富二代们为什么很少有能进官场的了吧!
毕竟家里有钱有势,可以跟葱葱一样,每天美酒美食,肤白貌美大长腿,谁能忍住这些诱惑,天天呆在自习室里,玩命抓学习啊?这不符合人性,除了极端的变态,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有那种自制力。
而能做到天天自觉在自习室里抓学习的,那都是些什么人?毫无疑问,那都是些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和自己家庭命运的寒门子弟。
所以这八股取士,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是明显的干不过寒门子弟。因此每次八股取士朝廷新晋选拔的官员,绝大多数是寒门子弟,这些寒门子弟进入官场后,又会出于本身的阶级立场,本能的就会去维护寒门子弟的晋升通道,打击那些接班现象。
于是实行八股取士选拔官员的明清两代,它的高级行政官员,也就不存在世袭这种情况,而成了一个属于寒门文科狗的最好时代了。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