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惊叹。
那么多的官员上书去弹劾赵敬思,但是赵敬思依然毛事都没有,这可是真的被一朱由校信任到骨子里面去了。
魏忠贤说这句话是真的吗?
其实也都是半真半假。
赵敬思做的那些事情,比如说去查处西北边官吏贪污的事情,又比如说自制兵器,又比如说在京城附近练兵的事情,简直是戳痛了朝廷上的每一个文官。
这些文官对赵敬思不满,自然要上书弹劾他,他也不想想,那西北边的情况朝廷上大臣不知道吗?
朝廷上的大臣也都知道,为什么朝廷上的大臣没有弹劾他们,反倒对他们再有再多容忍。
那是因为西北边的大臣足够聪明,他们那些银子只有他们自己拿了吗?
不是,他们不但自己拿了,他们还往朝廷上送了。
朝廷上也不知道有多少官员拿了他们的好处,在为他们说话。
赵敬思带军队去西北,那是要他们的命。
西北一边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脓疱,一旦被戳破了,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不但西北边的官员要倒霉,就连朝廷上很多官员也要倒霉,赵敬思这是要他们的命。
既然赵敬思要他们的命,他们也要赵敬思的命。
他们当然知道对于一个管理的大量军队的官员来说,什么样才是最要命的。
要的就是弹劾他,拥兵自重,这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一个帝皇都是绝对难以容忍的,这是一个离间计。
他们就不是朱由校不担心,古往今来有多少的大臣就倒在这上面。
而魏忠贤虽然对此有所觉察,名义上也都是弹压了一下,但并不如何出力。
他对于赵敬思也是很妒忌,不但是妒忌赵敬思受朱由校宠信的程度,更是妒忌与赵敬思手上拥有能力将近2万军队。
那2万军队足以改变整个京城的局势,如果那2万军队落到他手里来,那他就真正的在京城附近掌握了一支能用的实力。
以后风云变幻,他也未必不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与权势。
他也读过几本书,唐朝后期的时候那些太监换皇帝跟玩一样,以后陛下要是真出点什么事情,如果换上去的皇帝是受他控制的,他的富贵就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别说朱由校现在还年轻,大明的皇帝短命的有的是,怎么就知道朱由校一定不短命呢?
朱由校深深地看了一眼魏忠贤,“你莫非真以为朕不敢动你?”
“你的想法朕心里十分清楚,你也不看好,那赵敬思去西北边能够做成什么事情?”
“你是觉得赵敬思要是没有了,这还得用得上你,因为这个如果不用你,就没有办法截至朝廷。”
“赵敬思死了,你就是这唯一的选择。”
“你就没想过,万一赵敬思打赢了就喊战德胜归来呢?”
魏忠贤听到这话不吃一声,赵敬思得胜归来,这怎么可能?
他一直派的东厂,监视着赵敬思和赵敬思手下军队的动向。
之前一直检查监视着赵敬思的那几股探子,可不仅仅是西北边那些官员的探子,也不仅仅是那些乱匪的探子,也有他魏忠贤的探子。
他通过通常已经弄清楚了一个事情。
西北边那群狗东西是真的很辣,竟然把脊骨大的乱匪,都拼凑到一起去跟赵敬思打仗。
那是七八万人呢,赵敬思只有不到2万人,这场仗赵敬思必输。
可是不知道是他有些得意忘形了,脸上竟然笑容越来越盛。
等他突然发现情况不好,抬起头来的时候,一块玉镇纸已经向他扔了过来。
啪了一下,击中了他的脑袋,瞬间他的额头上血流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