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想象,火炮竟然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威力。
只是这一次。他不敢再说把这些火炮给了辽东军队了,辽东那些军队根本就不配。
当然,如果只是军队的训练程度,还有武器的不一样的话,还不足以让熊廷弼感到惊讶。
他跟赵敬思参观了其他的科室,他发现整个赵敬思的军队,已经完全不同于明朝的军队了。
就比如最简单的编制问题,四卫营就跟现在明朝军队有了很大不一样。
赵敬思搞出来这支军队,是一支新式军队,用的也是新武器,再用以前明军的那一套,反倒有些不太适用了。
赵敬思也没有直接照搬后世的编制,因为后世那种编制都是栓动步枪完全猎装之后,才搞出来的。
赵敬思搞的更像是近代欧洲的编制,但是随着栓动步枪的不断列装,作战方式也在不断的调整,赵敬思为此还专门搞了一个作战室。
同时,还有其他的很多不一样。
就比如说这新军的军饷,不是直接由上官发给下官,然后下官再发给士兵的。
而是由一个专门独立的科室,来负责发军饷,他们跟军官士兵完全分开。
让他们和军官士兵相互监督,严军官吃空饷,谁敢吃空饷,赵敬思就要谁的命。
同时,他们如果领到的军饷不足额,那么也可以以向上举报。
这个负责发放粮饷的科室,就要被严查。
熊廷弼也是大为震惊,他终于明白赵敬思的军队为什么打仗能够胜利的那么快了。
看完了所有之后,赵敬思看着熊廷弼说道:“好,现在军队你已经看的差不多了。”
“还有其他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以后有机会慢慢看,你也应该下个决定了。”
熊廷弼毫不犹豫地看着赵敬思,语气坚定地说:“赵大人,从今以后,我将全身心投入军事事业,请您务必让我加入贵军,以雪前耻。”
赵敬思微微点头回应:“你慢慢学习吧。”
“实际上,在军事理论方面,您比我更有造诣,更擅长协调各方势力。而在这支军队里,我们只需不断取得胜利。”
“您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同时为您安排的上官是一个资历和官位都比您低的人。”
“至少在一年两年前,他的官位都比你低。”
熊廷弼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但他很快恢复了镇定。他明白,自己不可能刚加入赵敬思的军队就能成为一军主官。
最后,赵敬思找来了孙传庭。听说要让他带领熊廷弼。
孙传庭也感到非常惊讶。毕竟熊廷弼按辈分算得上是他的长辈但赵敬思却选择了这样安排。
孙传庭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两人互相行礼后,熊廷弼看着孙传庭说:“还请孙将军以后多多指导。”
赵敬思看着两人,鼓励道:“我们需要更多的军队,继续扩充兵力。这一年时间决不能松懈,明年我们就要进攻建奴了。”
“等到明年用一整年的时间彻底平定建奴,为大明打下广阔的疆土。将来我们还要与西边的瓦剌作战。”
两人对着赵敬思拱手致谢:“谨遵大人的教诲。”
今年是值得振奋的一年,因为赵敬思打败了林丹汗,大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胜潮。
四卫营成功击败了林丹汗,并大量缴获战利品,使得百姓的税负降低了许多。
秋收之后,百姓的生活明显改善了很多。各地的叛军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随着,各地打击叛军的成功,赵敬思和朱由校的威望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报纸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称朱由校为昏君。
到了第二年的4月份,赵敬思带领着他的军队踏上了征讨建奴的征途。
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熊廷弼被单独拎出来扩编军队,分配给他2万名士兵,任命他为统领。
实际上,赵敬思的军队已经从原来的5万人扩充到了8万人。
熊廷弼手下,除了军官是由老兵担任外,其他士兵几乎都是新兵。
赵敬思也几乎没有打算让他派上太多的用场,甚至分拨给他的兵器,都是由老兵淘汰下来天启一式步枪和天启二式步枪。
天启三式步枪也在快速混装,一整年的时间,在赵敬思和朱由校的全力以赴下,原定下来制造6000支栓动步枪的目标,被远远超越。
三班倒的情况下,兵工厂竟然干出了11000支步枪。
这个速度实属是奇迹,新步枪几乎全部装备在了孙传庭与卢象升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