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沈在劫的第一提案就是将蒙学和小学从沈家学院本部中分离出来,以村或是乡为单位在当地开办学堂,教师聘请沈家学院中学或大学的毕业的学生担任,在校学生或是其它校外人员亦可申请,经考核通过后以三年/五年为一届前往申请的地区教学,任教期间享受与普通蒙学/小学教师的同等待遇,三年后仍可以继续回学校就读,而且免除学费,这个议案在很长的时间内保证了三合镇附近区域乡村学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为不少贫寒学子提供了一条不用花钱就能上学的途径,而这只是她的第一个议案。
第二十五章
作者有话要说:我想我可能要抽时间去庙里拜一拜了,一周被逼败了我一个多月的工资!!!!!
首先是早上起来手机被我摔了一下之后,它愤怒了!!于是它接听电话都没声音了.....于是,我要换一台手机....
当天晚上回家开电脑发现,陪伴我多年,一直不离不弃,年近九岁高龄的电脑也弃我而去了...综合考虑了家人和朋友的意见后,我放弃了第N次修电脑的打算,于是我要再买一台新电脑....
于是就这样我一个多月的工作都木有了....这对于我这种财迷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
最后.......现在用手机是不是也要考职称了????触屏的用起来咋恁麻烦呢!!!
最最后...换了新电脑,希望以后诸事顺利!!沈在劫的形象塑造计划
将蒙学和小学分开单办只是沈在劫整个提案中最不起眼的部分,接下来的真正吸引众人目光的是新学院开设、周边设施完善、学校教学内容丰富以及沈家剧院公演等提案内容,而且为了表示自己的勤劳能干(≡≡),沈在劫还特地召开会议简述自己的提案内容,还死拉上风俗旁听,并准备详细阐述了此次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其实就是为了制造一个让自己夫君观赏自己成熟魅力的机会…),她这次近乎于儿戏的举动虽然让在座的不少人听白了脸,但却为沈家学院的未来的发展明确了主题基调,甚至对这个世界的教学理念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沈在劫此时并没有想的如此深远,只是在风俗面前很有表现欲的发表了一通即兴演讲:
“各位老师、同学和各位学院工作人员,今天我想为大家讲清楚两个问题,当然这只是我的浅见,各位也请随时打断我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要说的就是——我们办学的目的是什么?人们上学的目的又是什么?很多人把学校看成是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的工具,但——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不能只是一件工具!学校要做的是培养每个年轻人有益于公共的品质和能力,但同时要保持每个人的个性,保持每个人独特的思想,保持每个人的生活目标,因为由一群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又可悲的社会,也是学校和教育人员的最大的失败!
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具有有益于公共的品质和能力,把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视为最高的生活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呢?通过道德说教?绝对不是。我始终认为,言语对人来说固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在教育过程中言语却是最空洞乏力的,一位伟大的学者说过“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与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因为一个人的人格也包括她的品质,并不是由所听所说就能形成的,而是在每一个细微的实际的行动逐渐形成的。
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就是促使学生们对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采取切实的行动,而不要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头上,这适用于蒙学的学生的第一次学写字,也适用于大学的同学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或者写一句话,作一支曲子,做一道算术题,或是运动强健身体,总之就是要将你的想法一一付诸实践,无论它有多小。
另外我们知道人并非是无欲无求的,在每项成就背后都有一个推动力,而这种推动力反过来又被所从事的事业取得的成功所强化和滋养。在每个人的原动力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从事同一个工作的人,有人可能是因为被强制不得不为之,也有人是为了追求权势和声名的野心,当然也不乏真正把这项工作当成爱好、发自内心的对它感兴趣的人,当然更有甚者又将将其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而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有能力作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儿,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学校中学到从事自己喜爱的事情的能力,那这个世界的发展将会是迅速而有效的,当然,这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