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192)十一月初一。
从这一天开始,在这个十一月,接连发生的一件件事,一次次地震惊了天下,既让天下人无所适从,也预示着:
大汉立国四百余年之未有大变局,开始了。
十一月初一:
弘农王刘辩被曹操从董卓手中救出,于山阳城复位登基,年号“隆武”,改元“隆武元年”,都城山阳。
隆武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丞相、大将军,假节钺(yue),总领天下军政大权。
魏王曹操大肆封官手下,派出使者手持圣旨,分封天下。
得到消息的人们欢欣鼓舞,天可怜见,大汉终于要出第二个光武帝了,人们有好日子过了。
不少大汉的臣子们、心怀忠义之人、想要浑水摸鱼之人,纷纷打包行李,要前往山阳,决定为隆武帝效命,为大汉中兴效命,顺便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十一月初五:
弘农王刘辩被袁绍从董卓手中救出,于河内复位登基,年号“兴武”,改元“兴武元年”
兴武帝册封袁绍为齐王、丞相、大将军,假节钺,总领天下军政大权。
齐王袁绍大肆封官手下,派出使者手持圣旨,分封天下。
齐王袁绍护驾兴武帝自冀州治所高邑,兴武朝的都城设立在高邑。
得到消息的人们有些懵逼,这是怎么回事?
天无二日,人无两个。
弘农王不是已经在山阳复位登基了吗?
怎么又在河内复位登基了?
人们也都猜到了些什么,整理行装的人停止了动作,启程的人们也返回了家中,决定先静观其变。
唯有本就想投奔曹操和袁绍的人,不改初衷,反而加快了步伐,唯恐晚了一步,落人身后,导致一步晚,步步晚。
十一月初十:
弘农王刘辩被袁术从董卓手中救出,于寿春复位登基,年号“超武”,改元“超武元年”,都城寿春。
超武帝册封袁术为楚王、丞相、大将军,假节钺,总领天下军政大权。
楚王袁术大肆封官手下,派出使者手持圣旨,分封天下。
这回,天下人都知道不对劲了。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除了长安的献帝,天下一下子冒出来三个弘农王复位称帝,这种匪夷所思闻所未闻的事情,一下把所有人都彻底打蒙圈了。
也让天下人都知道了,战国时代拉开了序幕。
也让天下人都要做出抉择:
是站队,还是自立?
十一月十五:
益州牧刘焉,自称为汉室正统,于益州成都城登基为帝,年号“承武”,改元“承武元年”,定都成都,封刘璋为太子。
初平二年(191年),也就是去年,刘焉就有自立称帝的意思,他更造作乘舆车具(天子所用的车架)千余辆。
只是被荆州牧刘表上言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意指刘焉有谋反之心。
刘焉这才不得不收敛心思。
如今天下伪帝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早就野心勃勃的刘焉如何还能按捺得住,一得到消息就迫不及待地登基称帝了。
十一月二十:
公孙瓒击败刘虞,彻底占据了整个幽州,自称燕王。
这是刘虞自己纠合十万人,趁着公孙瓒去讨董,进攻公孙瓒的地盘,奈何公孙瓒及时赶到,在他的背后插了一刀。
刘虞败亡,幽州彻底落入公孙瓒的手里。
十一月二十五:
荆州牧刘表,被手下人皇袍加身,无奈只好宣布自己才是汉室正统,登基称帝,年号“兴文”,改元兴文元年,定都武陵。
十一月三十:
孙坚和孙策父子取得豫章和会稽,威震江东,江东其余州郡望风披靡,纷纷归降。
于是,还只占据江东半壁的孙坚,迫不及待地就在豫章,自称吴王。
好家伙,一个月之内冒出来了五个皇帝,加上刘协,就是六个皇帝了。再加上一个燕王,一个吴王,天下已经八分。
比战国七雄还多了一个。
要是再算上其他一些大小野心家,这王那王,可就多了!
天下,已经让人无所适从。
到处都如炸开了锅,纷纷攘攘,为谁才是大汉正统,谁是真刘辩谁是假刘辩,吵得是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