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董卓登基之后。
新朝新气象,天汉朝境内,特别是关凉地区,更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一批新朝新贵的诞生,自然会引发新一轮的破土动工,大操大办。
新朝新气象嘛,只要不是劳民伤财鱼肉百姓,依靠合法收入享受奢靡,董老大君臣,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分封完毕,各就各位,文武官员们纷纷奔赴各自的岗位。
按照作者君的尿性,再来捋一捋关东四国从春节到这个三月中旬,都发生了什么!
荥阳郡和曹仁依旧在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
张飞和黄忠的天荒地老之战,依旧在进行着。
齐国从上到下,愈发颓废。
在暗查卫和流沙的宣传下,齐国上下,人人都为自己留了一条退路,凡事都留一份底线,没有做得太过。
董老大登基为帝,人人也都在等待董老大的招降令。
魏国突破了吴国的吴郡,又夺得了会稽郡,在齐国皇帝孙策亲率水陆大军的强烈猛攻下,依旧让魏国在两郡之地,站稳了脚跟。
吴国形势最为危急,在魏国和光汉国的夹攻下,已经丢城失地,岌岌可危。
陆逊放弃了交州。
步骘退守庐陵郡,陆逊率军攻打零陵郡,拖住了光汉国派往围剿周瑜的援军,让周瑜松了一口气。
独木难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周瑜以一军之力,既要抵挡住光汉国的进攻,又要防备魏国的攻打,能支撑到现在,也算是他的本事非凡了。
当然,这也有董白黄建黄华暗中放水的原因。
董卓登基为帝的消息传到曹老大的耳中。
曹老大正在广陵。
戏志才神色极其凝重,他说道:“陛下,如今董卓登基,足以说明他接下来对关东将会是雷霆一击,袁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咱们魏国了!”
这一点,曹老大君臣都很是清楚。
荀彧道:“为今之计,只有收缩防线。”
魏国的面积不小,曹老大根本守不住。
荀攸说道:“只有尽力拖住董卓的军力,为咱们攻打吴国争取时间。”
“想要拖住董卓,臣有一个办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说话的是许攸。
许攸弃了袁绍,赶来投奔曹操。
曹老大说道:“子远请讲!”
“陛下,南阳、颍川,河内之地是守不住的了,不如令曹仁将军退兵,顺便带走所有物资,董卓家大业大,想必多养活一些百姓,是不成问题的。”
此举虽然有些阴损,但确实是一条好的计策。
得到许攸的启发,戏志才沉声道:“既然要做,不如做得彻底一些,全面退守琅琊、山阳、小沛、陈国、汝南、江夏一线。”
如此一来,等于放弃一半国土了。
曹老大有这个魄力吗?
曹老大一代枭雄,取舍之道那是玩得非常的顺溜。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
曹老大下令:
骠骑将军曹仁率军后撤,驻守汝南。
前将军曹纯率军后撤,驻守陈国。
右将军史涣率军后撤,驻守山阳。
镇东将军于禁镇守琅琊。
征北大将军韩浩率军后撤,驻守小沛。
镇西将军武杨率军后撤,驻守彭城。
征东大将军乐进驻守江夏。
太子曹昂留守寿春监国,卫将军曹洪、后将军曹休、左将军曹真镇守寿春。
平东将军满宠镇守九江。
平南将军朱灵镇守下邳。
平西将军文聘镇守郯县。
平北将军李通镇守谯县。
当然,曹老大主动放弃半壁江山,绝对不会这么便宜给董老大。
“其余各军,以夏侯渊为西路主帅进攻江夏,以夏侯惇为中路主帅进攻丹阳,西门余坐镇广陵,确保水陆安全。
朕亲率大军,从吴郡向西进攻。诸军当同心协力,以泰山压顶之势,灭掉齐国!”
事关生死存亡身死国灭,曹老大拔出倚天剑,杀气腾腾!
“陛下,当联合刘备,一起攻打吴国,到时平分江东之地,守望相助以抗董卓。”
“准了!”
荀彧道:“为表示结盟诚心,臣主动请缨前往武陵说服刘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