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到了第二天一早,李丰君就听见营帐外传来一阵喧嚣。
过不多时,一名面目和善,嘴边没长多少胡子的中年男子带着几名士兵走了进来。
看见这个人,李丰君的心里刚要有所动作,一旁的张大眼就抢先出口道:
“小兄弟,这位就是咱们平原县的刘使君,之前你见过的三将军就是刘使君的结义兄弟。”
简单的两句话,张大眼便交代清楚了刘备的身份,而且为了防止李丰君等下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张大眼还特意强调了一下刘备和张飞的关系。
作为救命恩人的结义兄弟,很明显是要比一个平原令来的亲切一些。
这也算是张大眼的一点小心思,对此李丰君心知肚明。
至于刘备那边,见到李丰君之后,刘备便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相比于这些天他遇到的其他难民,李丰君的表现未免有些太过于平静了。
没错,就是平静。
这段时间以来,他奉青州刺史田楷的要求,前往徐州救援陶谦。
凭心而问,刘备对于陶谦并没有多大的感觉,在这乱世上能站稳脚跟的人物,他的屁股或多或少都是脏的。
至于说什么仁义君子、天下大义之类的事情,糊弄糊弄村口的小孩还行,至少刘备是不太愿意相信陶谦是一个好好先生。
无非就是一个年老志衰,又不甘寂寞的老油条罢了。
只是陶谦虽然龌龊,但是徐州的百姓确是无辜。
特别是当刘备得知曹操已经开始放纵手下士兵四处屠城之后,这个出身幽州的游侠,第一次有了一种义愤填膺的感觉。
他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感觉,只是自从他收到了这一情报之后,刘备便知道。
从此以后,他在徐州该做些什么了。
不是去维护那飘摇欲坠的联盟①,而是应该切实地为他当初的誓言做出一些努力。
这一决定毫无疑问地赢得了他绝大多数手下的支持,包括关羽张飞在内,他们都无意于去替这些诸侯做事,反倒是对百姓更有些关怀。
或许是出身草莽的原因,现在的刘备集团还带有很明显的江湖气息。
简言之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因此,刘备和关张简雍等人商议之后,便立刻分兵,由关羽率领公孙瓒、田楷派来的军队,其他人则是脱离了陶谦的大部队,由刘备带领,开始在徐州南部招拢流民,抢救村庄。
尽管这样的行为让陶谦心中略带不满,但是毕竟这也算是切实地在替他的徐州考虑,因此当陶谦听到手下汇报之后,也并未做出什么反应。
就这样,刘备率人一路南下,途径琅琊国②、下邳国等地,最终来到了彭城国。
也正是在这里,刘备带人击溃了一小股曹操收拢的青州兵,顺带把李丰君救了下来。
在这期间,刘备也算是接触过了不少难民。
有举家南迁的,也有像李丰君这样在屠村中幸存下来的。
而这些人给刘备的感受,都是一种惶恐和不安,往深处追究的话,则是一股不信任感。
其实这也难怪,毕竟才被曹操纵军劫掠过,这些百姓的骨子里是害怕军队和兵戈的,即便他们眼前的这个军阀刚刚救护了他们,百姓也很难会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氛围。
更有甚者,见到刘备的面之后,还不等刘备开口便抢先跪地痛哭,连声哀求他们眼前这位叫不出名字的将军开恩,把他们放回去。
对此,刘备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因此也没太把他们的话当回事,都是照例安抚一下情绪,随后便分发一部分军粮和盘缠,给他们指明南下或者北上的路,这便算是皆大欢喜了。
只是李丰君给他的感觉,和其他人截然不同。
这个年轻人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的年纪,但是在他过来之后,李丰君只是盯着他看,眼神中并没有出现恐惧或者震颤。
这绝对不是一个十几岁年纪的小村民应该出现的反应。
几乎在第一时间,刘备便给李丰君定下了第一印象。
当然,刘备并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简单地调整了一下状态后,他的脸上便摆出了那副这几天一直出现的表情,只见他上前几步,一把拉住了李丰君的右手。
“小兄弟,这段时间你受苦了,你不用怕,曹军已经被我们赶走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欺负你了。”
这其实也算是刘备的客套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