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已经走了。”
过不多时,一扇闪烁着油灯光亮的窗户旁,张大眼异常谨慎地盯看着窗外的街道。
在他的身后,扮做一身兽皮商人打扮的李丰君沉默地点了点头,随即将目光放在了身边的另外三人身上。
这三人都是此前刘备派给他的亲兵,主要目的是配合李丰君完成那所谓的复仇计划。
只是不管是刘备,还是这些亲兵,他们对于这个复仇计划都不怎么感兴趣。
包括张大眼在内,几乎所有人都不觉得李丰君能闯出什么名堂来。
濮阳城的坚固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即便是五千人日夜围攻,也不可能将其攻克。
何况只有他们五个人?
在张大眼看来,他们此行不过是刘使君心疼这个少年的遭遇,所以才派他们出来和这个少年散散心罢了。
至于这么做的目的,恐怕又是什么千金买马骨那一套。
因此,打从一开始的时候,张大眼等人心中就满腹怨气。
徐州现在每日都在发生战事,如果他们回去徐州的话,至少也可以帮将军们一点忙。
总比待在兖州逛街好吧?
只是这种想法仅仅维持了两日,到了第三天的时候,李丰君的一句话就将四人的心全都提了起来。
“我有办法把曹军吸引回来。”
当即,张大眼便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
他怀疑自己还没有睡醒。
但是李丰君的表情却异常严肃,丝毫不像是在开玩笑。
于是,一行五人只得匆匆赶回到他们暂时住下的客栈,听李丰君一一分析。
原来,这三天的时间,李丰君并没有闲着,作为一名兽皮商人的他,携带货物出现在濮阳城之后,整日便流连于各种风月场所。
当时张大眼他们还以为李丰君是在放纵情绪,因此四人都没有太过在意。
然而,李丰君的目的却是要调查情报。
他也知道这些刘备军的亲兵并不会轻易相信自己,所以在准备阶段,李丰君并没有和他们说明自己的计划,而是亲力亲为,扎根在风月场所里细细观察。
几天的观察下来,李丰君发现了一个现象。
那就是濮阳城里的风月场所,来往出没的人竟然几乎全是濮阳城的军官子侄。
那些本该是主力军的风雅墨客,还有名士士绅们,他一个都没有看见。
得到这个结论后,李丰君再一细细打听,这才得知了此前边让被曹操诛杀的事件。
当时原九江太守边让,拒绝了曹操的征辟后还大肆出言诋毁曹操,说他是阉宦之后,没有什么德行。
为此曹操大怒,派人将边让全家几十口人尽皆处死。
这件事在兖州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边让本身就是兖州陈留人,他的人际关系也大多在兖州。
作为一代名士,兖州的世家圈子里边让的名声也是极好的。
现在突然被曹操诛杀全家,兖州的世家一时间有一大半都对曹操心怀不满,但是他们手底下的那些私兵又不可能是曹操麾下百战之师的敌手。
所以即便是再怎么不满,他们也只得把怨气压在心底,不敢公然和曹操叫板,唯恐成为第二个边让。
对此,不管是曹操还是夏侯惇其实都心知肚明,所以在他们的治理下,兖州一时间气氛紧张,就是为了防备这些世家趁机作乱。
得到了这一消息后,李丰君的脑海里便浮现出了一个计划。
此时的兖州如同一捆干柴被人架于骄阳之下。
只要他轻轻在这捆干柴上点上一点火星,那势必会在顷刻间蔓延成熊熊烈焰。
到时候即便这烈焰烧不死人,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扑灭的。
既然如今兖州世家被夏侯惇严防死守,找不到动作的机会,那就不妨让他这个外乡人助上一臂之力,把这场大火彻底烧起来。
很快,在李丰君的安排下,四名亲兵被分散出去打探情报。
而他们带回来的信息,也无疑印证了李丰君的猜想。
“果然如公子所料,属下此行去了濮阳以西售卖兽皮,一路上所见青楼、酒馆大多萧条,并无半个风雅之人。”
“属下也是如此,濮阳以南也是同等情况,一直到了陈留之后,方才有所改善。”
听着两人的汇报,李丰君闭眼用手在桌案上敲打一阵后,方才睁开眼睛看向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