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林常并没有出错,但病人总归还是去世了,在经过科务会讨论,科主任成茂田让林常先不要来上班了,休假一段时间,避避风头。一来是怕闹事的家属想出新法子再来闹,二来担心林常心理压力大,带着情绪上班,增加了医疗风险。
蔡幼星没有再来找事,或许是因为医院上下口径一致,再加上证据确凿。她也没有能再折腾的理由。但是因为缺了全能王葛杰和高年资的医生林常,急诊室缺人了。方舟又开始在留观值班。
“你会发现有再多的医生,科里都会缺人。”方舟对一旁的袁姗姗说。这会儿留观室病人还不太多,甚至还有几张空床。但是方舟知道他自己是个招病人的体质,说不定留观室很快就会被新来的病人填满了。
当医生当得久了,就会发现一些“规律”。比如,有的医生值班,就会招来很多新病人,从头忙到尾,但是病人都没什么大事,方舟就属于这一类。而有的医生值班,就会不停地抢救病人,成功率还很低。关于值班,还有一些避免特别忙或者太多抢救的“仪式”。比如,值班的时候在值班室放一个苹果。这个苹果是吉祥物,千万不能吃掉,以暗示“平安”。神经外科不能吃柚子,否则就意味着“开颅”,晚上必来急诊开颅手术。袁姗姗从同学那边学到这些小迷信,晚上在值班室的桌子上放了个苹果。方舟瞥了一眼,表示不屑。
果然到了晚上8点多,120车就不停地往急诊送病人。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人声嘈杂,又开始变得像菜市场。先开始,大家还能保持有序的工作秩序,混乱是从一个意识不清的老头开始的。
大约到了夜里11点多,门外推进来一辆平车,两个人推着车向抢救室冲过来,后面还跟着几个一路飞奔的年轻人。
而此时,在留观室万分疲惫的方舟拿起桌上的苹果,咬了一口。袁姗姗听到咯嘣脆的声音,看到了方舟咬苹果的一幕,立刻惊呼起来:“你,你,居然吃了夜班大神!”方舟还是一副不屑:“吃不吃都一样。”正说着,这辆平车就闯入了他俩的视野。袁姗姗一副责怪他的神情,似乎是因为他吃了“夜班大神”才有了这个病人。
平车上的病人诊断“意识不清待查”。因为抢救室人满为患,这个病人直接就被送来了留观,于是又成了由方舟来接诊。
虽说这个七十来岁的老头不是三无人员。所谓的三无人员,是指无身份、无家属、无经济来源。但问起家属病情来,也是一问三不知。简单来说,病人吃过晚饭,就躺床上看电视,突然脑袋一歪就叫不醒了。以前也没有发现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按说,七十多岁的老年人,或多或少会有些慢性病,只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认真体检,就以为没有疾病。
按照常规流程,急诊护士把病人挪到了留观的床上,接上了心电监护,测了血压、心率、体温,拉了心电图。“生命体征没有什么问题,先去安排急诊头颅CT吧。”方舟道。这种昏迷的病人,得安排一个实习医生陪同去做检查,以防止路上出现突发情况。因为只有袁姗姗一个实习学生,方舟和刚才接心电图的护士李菁不约而同地看向她。
“又是我?”此时正是深夜,袁姗姗忙了一晚上,肚子都有点饿了,虽然不太乐意,也只好硬着头皮上。方舟又开了几个血液检查,李菁看到医嘱,撸起病人右胳膊的袖子,扎上止血带,立刻给病人抽了静脉血。抽完血,一个家属用棉签按压出血点帮助止血。待会儿病人要外出做检查,李菁又把刚接好的心电监护摘下来。其他的家属帮忙整理好后,由两个家属推着床跟着袁姗姗往急诊影像科走去。
方舟刚坐下,就听到外科实习生贾荣在门口探出半个脑袋叫他:“方老师,您忙完没?丁老师叫您来看一个病人。”
贾荣口中的“丁老师”,就是丁泉。他和方舟同一年来急诊科,也工作了很多年,是个高年资医生。3年前丁泉出国,在国外实验室呆了一年,只做基础研究。回国后又脱离临床两年,继续做基础研究。最近刚回临床。能让丁泉叫方舟去看的病人,应该是个疑难病例。
“青年女性,24岁,未婚未育,和几个朋友在家玩狼人杀。晚上10点突发下腹痛,痛到出冷汗,让朋友开车送过来了。。丁泉见方舟来了,先把他带到病人床边滔滔不绝地介绍病情。
“果然是急腹症。”方舟心想。急腹症需要鉴别诊断的情况太多了,根据不同的性别、发病年龄,又会有需要考虑的不同情况。可以说,急腹症是普通外科的基本功。大学时候,方舟外科期末考试的大题就是考了急腹症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