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回山乡,媳妇儿,咱不为王谁为王 > 第329章 坚个灯笼杆儿

第329章 坚个灯笼杆儿

老茄包子嘶哈了一声,刚要发作。

一回头,被劈面而来的凛冽目光一下子给震住了。

算了!

人家可是老钱家的姑奶奶,在这个屋里,把人家整急眼了,没他好果子吃。

小姨子、小舅子和小舅子媳妇儿拍打他一顿,就当是闹着玩儿了。

一边回头回脑地盯了电视几眼,老茄包子一边从厨房舀回一瓢凉水。

“你这是饮(四声)驴呢?”看着滴滴答答往外淌的水,老茄包子媳妇儿喝道。

老茄包子憨笑一声:“能喝多少喝多少,剩下的我给你搁柜盖上。

“一会儿你渴了再喝。”

看着媳妇儿就那么一沾唇,老茄包子在心里暗骂:这他妈不是折腾人玩吗?你等回家的!

两集没头没尾的电视剧,被大家津津有味地一直看到完。

也许,没人能准确地说出剧情,但这丝毫不影响观感。

电视剧过后,广告节目依然精彩……

老茄包子说话了:“都回家睡觉去吧,明个儿再来看吧。”

“不怕不怕……”纪兰凤指了指钱武,“反正我看你四叔那一出儿,台子不走他那眼睛也闭不上。”

四叔一听,使劲白了嫂子一眼,又斜眼瞟了媳妇儿一眼,抱着膀往旁边拧了拧身子。

老茄包子一开口,大家都起身走了,占着人家小两口的屋子到半夜,谁好意思呢?

你知道人家小两口闲忙?

有没有啥事儿要在年前赶赶工?

正月里,十五之前忌讳多,又不能洗衣服,又不能动针线的……

1986年2月5日,腊月二十七……

年的味道儿,愈加浓烈。

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研究着如何把这个年过出味道来。

呛口的寒冷空气中,偶尔零星炸响的鞭炮声,像极了舞台上即将演出的乐手们在调弦、对调子。

那是胆大的孩子在放“小洋鞭儿”。说他胆大,不是敢放鞭炮,而是这几个小洋鞭多半是偷出来的。

小洋鞭儿,亲切的称呼……

<PS:那年月,好多物件的名字被冠以“洋”字。洋钉、洋蜡、洋火,甚至骑洋马、跨洋刀。但鞭炮被称为洋鞭,实难理解,这不是咱们老祖宗发明的东西吗?>

一联一百响,偷出来了也舍不得一下子全放了。

得拆开,一个一个地放。

啥家庭,一整联的鞭炮一股烟就没了,那不是祸祸钱吗?

除非到了过年那天,才敢这么放肆!

一大早,四叔就跑到了后山,砍了一棵小树头回来。

“四姥爷,你这是要干啥呀?”

昨晚赶回来的刘运成,看着老头儿正在修理小树,有些不解。

这一米多高的小树冠,能有啥用呢?

老钱家俩老头儿勤快,门口的木头柈子都堆成堆了,老钱家缺这点柴吗?

老头儿一边端详着手里的小树,一边说道:“整个灯笼杆儿,不然姜太公来了该没地方落脚了。”

“灯笼杆儿?”

钱亦文端着一盆糨糊走了出来,笑着对刘运成说道:“传统文化,你就学吧,比你那个中专的内容可丰富多了。”

一边说,一边把四叔那件棉大衣的前襟裹了裹,坐了下来。

眼前的主角,穿着二大爷的大棉鞋,裹着四叔的破棉袄,戴着他妈的线帽子。

外甥刘运成初见时,差点就把他当成路人。

年轻的中专生十分不解,一个老板,怎么做到如此快速蜕变的。

回村了,就得有个回村的样子。这种对家乡的认同感,刘运成一个小毛孩子,哪懂?好吧,就是冻的[捂脸]

忍不住问了一句:“舅,入乡可以随俗,可你也不能俗成这样吧?”

“哪俗了?”钱亦文瞪了他一眼,“你是说你姥爷的棉鞋不好看,还是说你四姥爷的军大衣不时髦?”

钱亦文把头一低,指点着头顶上的帽子:“你仔细看看,你三姥姥这帽子,现在都没有卖的了!”

刘运成被钱亦文这么一说,一时语塞。

玩不过就往出搬家长,这是什么选手啊?而且还一搬就是一大帮,都是你都不敢惹的,我敢惹吗?

钱亦文把一沓彩色的三角纸片递到刘运成的手里:“来,舅舅教你做灯笼杆儿。”

“不会呀!”刘运成拿着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