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太太接着问了一句:“以后,都得来这皇城根儿住吧?”
钱亦文又点了点头。
老太太看钱亦文换蜂窝煤的动作笨手笨脚,接过了他手里的火钳。
换煤球,有节省时间和能源两大作用。
钱亦文尴尬地笑了笑:“大妈,您受累。
“这活儿我还真有点儿干不好。”
老太太一边忙碌,一边有意无意地念叨着:“几十口子人,那院子能住得下吗?”
钱亦文心里琢磨了一下,托付大春儿的事儿他还没来得及说,老太太这是有点着急了。
当下说道:“可不是嘛,正愁着呢,要是都来了,那就得搭铺了。”
钱亦文一边说,一边靠近了门口,仔细观察起院子来。
院子不大,没有大春儿那院的严谨布局,就是后建起来的民房。
不过,既有房子,院子还大,还有黄花梨条桌的房子,并不是时时都能碰得上的。
老太太倒腾完了煤球,把那块红红的放在了上边,并没有急着拿出来。
抓了几粒花生,分给娘俩:“尝尝西郊沙土地儿的花生果,好吃着呢。”
钱亦文也不客气,道了声谢,开始剥皮。
“哟,真香!”钱亦文夸赞了一句。
纪兰凤看了儿子一眼,心中暗想:你这心可倒挺大,家里还等着这块煤做饭呢,这怎么还炫上了呢?
钱亦文没理会老妈的眼神,剥了一颗递了过来:“妈,你尝尝,这小红皮花生可香了!”
钱亦文知道,老太太有话,却碍着一个“上赶着不是买卖”的老理儿,不肯先开口。
“大妈,这房子,就您一人儿住啊?”
老太太答道:“不是,我们老两口子住。”
钱亦文一边给老妈剥着花生,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儿女不在身边啊?”
老太太说道:“跟大春儿家一样,都奔了筒子楼了。”
“哟,那您怎么没跟着一块儿去享福呀?”
“怎么不想去?可这房子不得搁个人儿守着吗?”
钱亦文说道:“卖了不就完了吗?”
老太太叹了口气:“上万块钱的东西,哪是说卖就卖得出去的。
“几年前就下文儿了,这地界儿不让起楼,要是让盖楼,还好卖点儿……”
几粒花生吃完,钱亦文拿起了火钳,慢吞吞夹起蜂窝煤来。
“大妈,谢谢您啦!”钱亦文说完后,转身走出屋外。
看样子,老太太犯愁没有买主,那他也不用着急。
“界壁儿住着,说啥谢……”老太太一边往外送母子俩,一边絮叨着,“缺啥少啥的,言语一声就是。”
纪兰凤说道:“老嫂子,以后少不得麻烦你。”
钱亦文走出门外,回头和老太太客气着:“大妈,您回吧。
“有空过这院来坐坐……”
说完了,朝老太太摆了摆手,走出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