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饭菜,可称得上丰盛。
二大爷炖的驴肉,虽然缺少了高压锅的加持,可还是很软烂,得到了一众老人们的称赞。
钱亦文忍不住念叨了一句:“这手艺,都可以和金鼎驴肉馆媲美了……”
二大爷虽不知道这个百年老字号,可听到有人夸奖,依然高兴。
驴,到了河间是行走的火烧;到了东阿成了补品。在东北,唯有红烧才能让本地人觉得入味
二大爷不无自豪地说道:“你知道我?干了多少水,架了多少柈子,才整出这味儿来?”
钱亦文偷瞄了一眼云淡风轻的英子,夹了一口酸菜放进嘴里。
品味过后,在心中暗想:二大爷的手艺,固然是好。
可我还是觉得去年的那锅酸菜,才真的好吃……
饭后,爷几个坐在屋里聊天。
座钟的一声脆响,并没有影响到几位老人的话题继续。
可是,却惊到了钱亦文……
抬头一看,刚好六点半……
钱亦文下意识地抬眼看了看众人。
目光扫过媳妇儿和老丈人,一切相安无事,人家都在各忙各的。
钱多正躺在大爷腿上看小人书,看不懂的地方,就问一问他的大爷爷。
于是,每页一问,甚至多问……
钱多这些天但凡见着大爷爷,总会黏上一阵子。
大爷爷是有产业的人了,他生怕那一亩田会没有他的份。
那点事虽然有点累,可实在是比上学好玩太多了。
老丈人几盅酒下肚儿,正和英子絮叨着四凤子。
听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这个成了“大款”的儿媳妇儿,最近有点不听摆楞了。
“你说,三千多块钱装个电话,有啥用性?”董长贵对英子抱怨着。
英子说道:“爸,人家买卖做大了,还是有用。
“这些零七碎八的事儿,你就别跟着乱掺乎了。”
董长贵冲着闺女瞪起了眼睛:“啥玩意儿?
“那可是三千多块钱,还零七碎八的事儿?
“旁边就是电话局,有天大的事情出去打一个不行吗?”
英子笑道:“爸,四凤子的买卖能做得比别人好,还不是因为信息灵通。
“现在,做买卖的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做不到抢先一步,那会吃亏的。
“有个电话,随时可以和羊城、渔圳甚至是东珠港那边沟通。
“这三千多块钱,不白花。”
董长贵看了一眼英子,没说话。
大道理他都懂,可是那毕竟是三千多块钱,他得上十来年的班,才能挣到手!
英子接着说道:“爸,你看看我们,成立公司的时候,还没装修完就把电话装上了。”
董长贵瞄了一眼钱君:“你们有个好大爷,她有吗?”
英子嘿嘿一笑,不再辩驳。
这部电话,还真是亏得有大爷,不然以当时钱亦文的实力,有钱也得排上半年的队。
更何况,那时候真没多少钱……
眼前的亲人们,讨论的都是眼前的事儿。
没人去提去年今日,仿佛那些都被他们给淡忘了。
钱亦文想,或许这个生日只能是他一个人过了……
可是,老妈端来的几个鸡蛋,替他破了局。
“老儿子,吃两个鸡蛋吧。”老太太把剥了皮的鸡蛋放在他眼前。
四叔看了看,不解地问了一句:“这咋吃完了还又给添一勺子呢?”
纪兰凤说道:“这孩子不知道咋的了,非说今天过生日……”
四叔看了看碗里的鸡蛋,又看了看纪兰凤:“你还真惯着他!”
当妈的,惯儿子……
纪兰凤嘿嘿一笑。
虽然她不明白儿子为啥突然整这么一出儿。
不过既然他说了,那就煮几个鸡蛋,能咋的?
家里又不是没有。
哄孩子哄孩子的,不就是哄着他玩儿吗?
二大爷在一旁来了一句:“哪有一年过两个生日的,那不是盼着寿……”
二大爷的话,被二大娘一杵子给怼了回去:“又胡说!”
钱亦文一边和钱多分享着两个鸡蛋,一边看着电视里的新闻。
一条条的信息,都在透露着变革的讯息。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