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公使钱这个东西,本来是朝廷发给各地地方官,用于宴请,招待同僚的用度,目的,就是避免因为这项支出,导致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算是高薪养廉的一种方式。
当然,这个公使钱不是进地方官员自己的腰包的,一旦官员离任,这些公使钱就得封库,交给下一任继任的官员继续使用......说到底,就是合法吃喝的公款。
但是吧,因为这笔钱就是用来吃喝玩乐的,因此导致各地滥用公使钱的情况屡有发生,而一旦没钱了,这些吃喝玩乐的官员们就会伸手向朝廷要钱,这无形中也成为了朝廷的一项重要的财政负担。
范仲淹在中枢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份吏部公使钱的资料,每年公使钱的用度,居然高达国家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一.......这就很恐怖了。
因此,范仲淹早就想着,是不是要规范一下公使钱的用度。
具体怎么规范,其实范仲淹一直没有想好,如果生硬规定,显得不近人情,各级官吏必然会严重不满,但如果含糊其辞,那根本起不到效果,还不如不管。
而偏偏这次,因为顾深放出小道消息,说要把商人捐款数量公开的事儿,导致商人们反而踊跃捐款......范仲淹就琢磨着,是不是要求官员把公使钱的用度公开,也能起到警示官员的效果?!
毕竟嘛,在范仲淹看来,官员总是要脸面的,一旦公开公使钱的用度,那些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必然会对滥用公使钱有所收敛,这样朝廷也就能稍微减轻一点公使钱的支出了。
但是吧,公使钱这个事儿,毕竟是朝廷政务,范仲淹不可能一上来就直接搞事儿,所以,他就想拿这次善款来试试水。
这个善款,理论上讲不算公款,所以对它的支配和使用,范仲淹有绝对的权利。
而范仲淹也是想看看,通过公开善款支出用度,是不是能让那些支取善款修河的胥吏们有所收敛,甚至不敢乱碰这些善款。
如果真的能起到这样的监督效果,那么将来公使钱改革,范仲淹就有了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