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景祐新风 > 第二十五章 分歧

第二十五章 分歧

贪渎案中,地方厢兵将领到底参与进来了多少。

五代十国的混乱还没有彻底从宋人的记忆中抹去,尤其是像张方平这样的官宦世家子弟,对武人,有着一种天生的警惕和不信任感。

张方平无法确定,如果他坚持要处置县丞三人,是否会引起厢兵将领的连锁反应,而一旦厢兵将领煽动厢兵暴动的话,那张方平就靠手里的官印,能不能震慑的住那群丘八。

张方平在主观上,不相信那些厢兵们。

但这也不能怪张方平,毕竟大宋的厢兵,虽然说是军队,但实际上吧,成分非常的复杂。

大宋在军事上,实行的是强干弱枝的做法,战斗力最强的禁军,基本都驻扎在京城......前些年因为北方契丹和西北的党项人不太平,禁军也在北地和西北地区驻扎过一段时间。

但其他地方,都是厢兵来维持治安。

这些厢兵,有些也算是禁军里淘汰下来的正规军,但更多的,都是一些本地的地皮无赖,或者是造反被收编的百姓......这样的厢兵,战斗力可想而知。

而这,也是大宋希望达成的目的,避免地方坐大。

但是吧,这么以来,厢兵不仅战斗力成问题,他们的军纪和品行也很成问题。

当然,厢兵就算作乱,等到中央禁军一到,那也是被轻易横扫的份......但那时候张方平是不是还活着,就不好说了。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张方平不想冒这个险。

而第二个原因,则在于.......一份书信。

这是张方平在寻找证据的时候,从县丞家仆身上找到的一封书信,而书信的内容,让张方平大吃一惊。

而等张方平把这封书信拿出来,交给顾深看过后,顾深也沉默了很久。

这封书信里,详细记载了顾深和王单被绑架前那几日的日常行程,以及身边的家丁,护卫情况。

现在,顾深能明白,当初渔娘为什么能从一个青皮的嘴里,得到王单的个人信息,同时还能在避开张岊的情况下,把顾深和王单一起绑到湖心岛上去了。

这封信表明,就算没有渔娘绑了顾深和王单,自然也会有其他的泼皮无赖来干这种事儿,甚至,两人的下场,可能会更糟糕。

某种程度上来说,渔娘还算是救了顾深和王单一命。

胡县丞三人,也许贪渎的手段不算太高明,让张方平一查一个准。

但他们的心狠程度,确实超出了张方平的预料——他们是真的敢借刀杀人的。

这样的人,被逼急了,不是没有狗急跳墙的可能,而他们狗急跳墙之下,真不好说能干出什么事情来。

当初自己一个人拿着官印和吏部书信去上任,现在看来,确实是有些草率了。

有鉴于此,不管是为了顾深等人的安危考虑,还是为了自己的小命,张方平觉得,不能把县丞三人给逼到绝路上去。

得给他们留一点机会,让他们不至于狗急跳墙......虽然他们也确实翻不起什么大风浪来,但翻起一点小风浪,淹死个把诸如张方平啦,顾深啦这类的人,他们还是能做到的。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若据实处置,上报吏部,以这些年官家的脾气,大概率也不会是砍头的罪名,最多就是将三人革职流放,而国朝素来又优待读书人,此三人即使流放,亦不过是换个地方生活罢了,连苦役都不用做。”

“既如此,何不令此三人戴罪,散尽家财吐回赃物,以充赈灾用度。待赈灾事毕后,许其辞官归隐,保留体面,以免此三人另生歹心,平添波折?!”

这就是张方平的如此处置的真正原因所在。

咱们的大宋官家,太“仁”了些,这些人就算真的被按照律法处置,以如今的官场风气,三人也不会死,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过日子而已。

既然如此,还不如给他们一个体面,换取他们多吐一点钱粮出来,填补公廪,用来赈济更多的灾民。

是的,张方平这么做,是一种更加圆滑,也更加符合这个时代风气的做法。

至于顾深耿耿于怀的那五百失踪百姓,张方平事后也派人去查找了,大概还有两百多人,逃到了太湖中的其他小岛上,因为范仲淹送粮及时,加上虞老大熟知水路,到底算是接济上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人......张方平只能是希望,他们真的是逃到了无锡县去求生了。

水患嘛,谁也不能保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