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景祐新风 > 第二十五章 分歧

第二十五章 分歧

一个人都不死的。

张方平没办法去做的更好,他只能更加着眼于昆山县境内,那数千需要赈济安抚的百姓。

只是......这样的说辞,还是不能说服顾深。

如果真的是天灾,那顾深最多也只能是叹口气,认了......可这次昆山的灾情,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祸。

虽然没有证据能证明,胡县丞三人是故意拖延开放城内时间,但就算不故意,这三人也是渎职罪。

张方平跟这样的底层官吏妥协,选择体面,本质上,这就是律法向人治的妥协。

顾深对此,不能理解,更不敢苟同。

如果说贪污渎职最后的结果也不至于丢命,还能获得一个体面的收场,那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底层官吏习惯于这种行为,造成更多的贪官污吏。

这对一个国家的基层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顾深反对也没用啊。

说到底,张方平才是官,而顾深只是民......张方平能给顾深解释一遍自己这种做法的用意,已经很不容易。

一方面,是因为顾深背后的范仲淹,张方平不想得罪的太狠。

另一方,也许是因为之前被一起绑过,又或者是这段时间的配合查案,顾深和张方平到底还算相处的不错,彼此都有些欣赏。

否则,堂堂昆山知县,为什么要跟一个贡生去解释自己的做事缘由?!

顾深明白,张方平说这么多,试图让自己接受,是有他的难处。

但说实话,顾深还是不太能接受张方平的做法......现在顾深开始能理解《清平乐》里的韩琦了。

电视剧里的青年韩琦,在偶遇官家赵祯的时候,告诉官家,地方官吏做的实在是太差了,差到马上就要官逼民反了。

结果赵祯反问韩琦,既然大宋的官这么差,那他韩琦还来考科举做官干什么?!

然后韩琦告诉赵祯,正是因为如今当官的做的太差,所以他才必须去科考当官,扭转这一种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情况。

虽然这段剧情是电视剧瞎编的,但,现在顾深却非常的感同身受。

甚至,顾深突然能理解,为什么范仲淹,韩琦,富弼,甚至后来的王安石等人,一直要对大宋进行变法革新了。

不革新根本不行。

开国才传承到第四代,大宋居然出现了以前王朝中后期才会出现的诸多问题。

军队战力不足,军纪下降,军队将领庸碌无能。

官员队伍臃肿,人浮于事,苟且度日,且贪腐腐化成风,却得不到任何有效的惩处。

百姓身上背负着沉重的田税和各种苛捐杂税,艰难度日,以此来支撑起都城汴梁的繁华。

这样的情况,不变革,难道等着亡国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