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了,一下子就就酣然入梦,发出均匀的呼噜声。她长得人高马大,丰满肥硕,浑身都是肉,侧着身子躺在炕上,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存在。打量她的如恐龙一般的并不雅观的睡相,向西在生理上都有一种强烈的压迫感。他并无洁癖,但也不乐意一位像黄河大侠一般凶猛的女人,睡在自己的被褥上,但再想想自己都拿了人家的一把韭菜了,还能说什么呢。再说,他们的工资确实太低了,一个月二十块,一学期只给五个月,总共只有一百元,怎么可能让他们像他自己那样卖命呢?
但是,他们已经把学生培养成现在这种状况,一个人再怎么努力都难以改变。向西在批改五年级学生的练习册时,发现只有两名学生学得还好,而其他三名学生似乎根本没有什么前途,他们造的句子,完全不通顺,错别字比比皆是,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根本不作区分。向西记得自己在小学时,就已经读过很多小人书,印象中还读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李自成》这样的大部头小说,作文一直都文通字顺,很少有错别字,而这些学生似乎就没读过什么书,他们的语文怎么能够学好呢?自己不管怎么备课,怎么上课,都是在做彻头彻尾的无用功啊!一霎那间,他甚至冒出一种念头,觉得为这些学生耗费自己的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向西在暑假时捧读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小说里面有大段大段的议论战争和军事的文字,他耐着性子一页一页地将其读完了,小说中所传达的战争观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托翁看来,战场一片混乱,根本没有什么一般人所吹捧的战略。指挥官发出成千上万的命令,不过这些命令大都是相互矛盾的,有的就根本没有执行。一般人都以为是军事天才的拿破仑,在小说中似乎只不过是一个小丑,他在整个战役中,对战况的全局发展一无所知。他的命令很少能让部下完全领会,而得到的战场反馈又常常迟于各种突发事件。自始至终,他只不过假装自己是个大人物,凭借乌合之众对自己的盲目崇拜,做出一幅吓唬人的姿态而已。在作品里,战场胜负全凭运气,拿破仑输了,俄国军队赢了,并非其统帅库图佐夫英明睿智,而是后者深谙个人权力和能力的限度,顺应形势,在别人的推动下,只做一点无关痛痒的决策。
有了这样的理解后,向西就常常觉得自己很渺小,觉得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自己很难改变什么,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决不是救世主,决不会改变其他人的命运。在暑假时,家里为姐姐向玲的事吵翻了天。向玲高中毕业后复读了一年,仍未考上,父母亲在为是否继续复读争来争去。向西看到连姐姐自己都犹豫不决,对能否考上没有什么信心,就什么话也没说。他不能预测一年后的事情,如果姐姐再考不上,家里的日子会更难过。后来,向玲没有再去复读。现在,面对东山学校的这种景况,这样的学生,向西又产生了那种无力感,一方面,他一直爱幻想,想象着凭自己的本事,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现实是坚硬的、倔强的和不可撼动的,他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所做所为可能是没有意义的,郝长书和冯建利这些老师,要比自己精明多了,他们的所做所为可能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