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走出高原,中师生奋斗笔记 > 第十一章 夜读《红楼》

第十一章 夜读《红楼》

图画。时间过得真快,在不知不觉中,熄灯铃就如同叫鸣鸡一样地无情叫起来,让情侣分开。我不想给她带来一些不好的印象,增加一些额外的负担,如同学们的闲言碎语,女孩子自己的防范意识,就主动说我们回去吧。操场上静悄悄的,除了脚步声再听不到什么了。月明星稀,我只能想起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以后看这段文字时我只能想象了,因为我的笨拙的笔是描绘不出来当时的景象的。到了宿舍区,灯火通明,喧声如涛,一股黯然的情绪涌上心头,此时尤其觉得刚刚度过的时光是最甜蜜美妙的。

《红楼梦》里的这段文字之所以让向西回味再三,主要是因为下面还有一段内容:宝玉担心黛玉贪眠存食,或夜间走困,为了哄她,故说些鬼话,顺口胡诌了一个小耗子变香芋的故事。而那个故事,向西第一次知道,是听宋晓梅讲的。黄原师范为了训练学生在公开场合讲话的胆量和口才,每天晚自习都会有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同学们轮流走上讲台自由演讲。上台的同学一般会讲一些故事和笑话,有的也会朗读古诗词或者名篇名作。宋晓梅上台时,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个向西忘记具体内容了。而第二个故事,讲的就是《红楼梦》里小耗子变香芋的那一段。向西当时没在意,但现在读到这段故事时,又一次意识到宋晓梅并非俗人,其品味超出常人,她竟然在两三年前就留意到这个意趣横生的典故,而那时的自己其实只是一个傻乎乎的不解风情的中学生。他又不禁懊悔自己的选择,在黄原师范时自己一方面过于感性,总喜欢沉湎于想象和幻象中,不敢将想象世界转变为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又过于理性,考虑来考虑去,总是囿于现实生活的条条框框,不敢超出常轨,大胆地听从自己的心意,跟着感觉走,追逐人生的至乐。他如果什么都不管不顾,大着胆子,去追求宋晓梅,或许也会成功,不过会成功吗?

读《红楼梦》时,有一些描绘鬼魂的段落也给向西留下深刻印象。读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一节时:中秋节前夕,贾珍跟众多妻妾,先饭后酒,猜枚划拳,吹箫唱曲,赏月取乐,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喝:“谁在那里?”……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这些文字也让向西觉得整个窑洞都阴森森的,似乎都有鬼魅的出入,心里不禁开始打毛发怵。前两天也读到了《王熙凤月夜感幽魂》一节,小说先写月光如水,接着又写杳无人声,甚是凄凉寂静,再写西风掠过,把吃了酒的凤姐吹得浑身颤栗,只得让贴身丫环去取衣服,只剩孤身一人的凤姐在凄冷月光下举步前行,后又被一只大狗吓了一跳,王熙凤先是头发森然,魂不附体,后又心跳神移,其时秦可卿的幽魂恍恍惚惚地浮现,把凤姐吓得神魂飘荡,脚下还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汗如雨下,毛发悚然。

向西素来胆大,从不信鬼神,可因为一人呆在孤山旷野、寒山冷窑,在夜深人静之际,看到这种文字也不由得毛骨耸然,心生恐惧。在白天,那些民办老师经常会嘀咕一些奇闻异事,向西在批改作业时曾听过黄翠莲老师讲过一个神秘事件。她娘家在黄河畔上,那里有拉河的纤夫。货船倘若要逆河上行时,只能由岸边的纤夫助力。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后生,在拉河时被高石畔上滚落下来的一块大石头砸中,当场身亡,他媳妇在家里忙着做生计,恍惚之间看到丈夫满脸是血从门里一闪进来,哭道:“我被石头砸中了,前砭上黄麻六还欠我七十四块钱,你快去要!”媳妇再定神看时,丈夫却倏然不见。正心神不定之时,院子里吵吵嚷嚷,人们已经把他丈夫的尸体从河畔上拉回来了,而死者媳妇以前并不知道黄麻六借钱之事。黄翠莲说得煞有其事似的,向西在旁听得半信半疑,他不知道黄老师杜撰了多少,夸大了多少。但客观上,这种神神鬼鬼的传说,跟《红楼梦》里的这种故事情节叠加起来,确实让向西头皮发麻、心惊胆战。他本来心里没鬼,现在也似乎相信鬼魂的存在了。

夜深人静,有点声音就很吓人,今天却偏偏听到西北风从山谷田野里掠过的呜呜声和刺耳的风哨声。风刮得很大,刮得愈来愈猛,很长时间都停不下来,整个天地间都是凄厉西风的呼啸怒吼声,那声音变幻多端,忽高忽低,或似万马奔腾,或似惊涛骇浪,或似鬼哭狼嚎,或似怨女弃妇的呼号。那狂风自然也不会放过学校,唿喇喇地把校园里的那排青杨树吹得噼啪噼啪响,不时响起树枝折断的喀嚓喀嚓声和撞击地面的轰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