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向西认识他。李彩玲长得蛮清秀的,她的眼睛不是黄土高原常见的大花眼,而是单眼皮,眼睛有点凹陷,但与五官组合起来,就显得颇为可人。这里的女孩可能是饮食结构或者生活习惯的问题,身材普遍不好,很多女孩子都是罗圈腿,而李彩玲却不一样,身材高挑匀称,看得出来她以后肯定会出跳成一位美女的。李世友个子长得挺高的,看其相貌,棱角分明,年轻时应该是一个帅气男人,彩玲的姣好面容应该与他父亲有关。向西不知其来意,便站起来,热情地给他让坐倒水。李世友坐下后,慢腾腾地说道:“李老师,我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我家彩玲今年不是小学毕业吗,要上初中。神仙墕中学办得不好,每年都是剃光头,一个也考不上,我们现在不知道到哪里去上学呢。人家有的准备去原南县城去上,也有的准备去枣林湾中学去上呢。彩玲在家里常念叨你的好,说你对她好,她不敢来问你,就让我来问你,看能不能给我们帮一下忙!我主要是觉得彩玲学得还好,去年在神仙墕考试都获奖了,郝家沟小学很多年都没有人获奖了,当然这都是你教得好,她们班上都有两个学生获奖了。我觉得是她是个学习苗子,就不想耽搁她。”在去年放寒假之前神仙墕乡数学统考时,李彩玲和另一位女同学都获奖了,一个是第一名,一个是第二名,向西是她们的带课老师,当时觉得挺有面子的。不过他很郁闷的是,他带的课只有个人获奖,而集体成绩却没有获奖,他其实对学得不好的学生也一视同仁。他更重视的是获一个集体奖,而不是个人奖。李彩玲喜欢数学课,向西觉得不足为奇。他在刚开始给六年级上课时,彩玲有点胆怯羞涩,向西便经常叫她回答问题,让她爬黑板,一有机会就表扬她,她学习进步神速,因此由课及人,崇拜向西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过李世友的要求,却让向西有点为难,他们太高估了向西的办事能力了。他现在哪里有能力让李彩玲去县城上学呢,他如果有门路的话,自己都可以调离神仙墕了。李向西心里一点主意都没有,却不知道怎么给李世友说自己办不到,忽然听见世友还在说,他有一个亲戚,在马家湾镇的一个农村小学教书,便灵机一动,说道:“你现在就可以把彩玲转学到你亲戚的小学里,在那里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彩玲学得好着呢,自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考上马家湾中学了,没有什么难度,也不用花什么钱。马家湾中学是县办的,又处于川道地区,靠近县城,虽然还比不上县里那些中学,但肯定比枣林湾中学好很多!”李世友听了向西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也恍然大悟,便连声道谢。
冯尚善老师听到李向西这边有人说话,也过来凑热闹,坐下后,又不由自主地拿起桌子上放的二胡,开始有板有眼地拉起来,连着拉了好几首陕北民歌。坐在旁边的李世友便问冯老师会不会拉《十二杯酒》,向西和冯老师都没有听说过。世友便把头一仰,开始唱起来,他唱的民歌有些旋律片断向西很熟悉,但整个组合起来后,就没有听过。世友的嗓音较为沙哑低沉,不是适合唱陕北民歌的那种宽广明亮的嗓音,不过其歌声倒是悦耳动听,别有一番风味。他的歌词都是一些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什么姜子牙、苏妲己、桃园三结义、孔明、孙权、杨六郎、焦赞、孟良和朱洪武等等,编排得挺顺口的,凑了十二段歌词,也难为世友能记得住,唱得出来。李向西和冯老师都听得入了迷,听完之后,就央求他给两人教,世友欣然同意。他领唱,向西和冯老师一老一小跟唱,向西看见冯老师似乎比他都认真,在昏黄的灯下,注意力非常集中,嘴巴大张,其神态颇为滑稽可笑。等俩人学会,把谱子记下,并通过二胡确认无误之后,已经快十一点了。两位老师送李世友出门,外面一片漆黑,好一会儿眼睛才适应了黑暗,天空还有云彩,灰黑的天空中若隐若现地露出几颗星星,一闪一闪地,好像在嘲笑他们仨人像小孩一样幼稚。李世友荷着镢头,唱着歌飘然而去,冯老师回窑洞去了,李向西在院中伫立良久,直到世友动听的歌声融入潺潺的流水声中,不再听得见,才回到办公室。忽然记起世友刚才抗着镢头,猜想他可能是从田地里回来,顺便来学校的,应该还没有吃晚饭。
在李彩玲上学这件事上,向西后来知道自己又犯错了。马家湾中学在川道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李彩玲在那里上学的时候,当地村民碰上了很多地方运动式地大栽苹果树的好行情,一棵苹果苗可以卖到一元钱。一些村民因为自家的水浇地育了苹果苗,赚了不少钱。一般而言,一亩川地可以育出两万棵苹果苗,有的农民一下子卖到了十多万元钱,那可是一笔巨款。很多村民一夜暴富,觉得那些钱一辈子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