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时苏意提前和何婶告别,齐二伯家的方向在另一边,她得先去买小鸡崽,因为去过一遍认得路所以就独自去了,走之前让苏泽去接苏榆先家去。
今天买的小鸡相比上次的更大了点,长得很快,拎在手里有点重。
母鸡一般五到六个月才能下蛋,养的好的话四个月也是有可能的,但在此之前,不能全指望靠卖酸笋赚钱,还得想想别的办法。
之后一阵子除去摘刺梨外,苏意还抽空给这二十九只小鸡搭了鸡窝,鸡窝用竹子围成了篱笆,由于鸡都喜欢暗一点的环境,这样会更有安全感,苏意只给它们留了一个小门,顶上都用竹条和干草覆盖,下面的窝铺的更厚,脚踩上去都是软乎乎的,连原本那两只母鸡的窝也给重新围了篱笆。
如今那两只母鸡已经可以日日下蛋了,苏意也就每天捡起来做个鸡蛋羹或者给两个小孩做成水煮蛋,就这么养了一段时间,不说长没长肉,但看起来比刚穿过来那一阵好太多了,起码脸色不再发黄,看着有气色多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让他们每天都擦洗的缘故,这里没办法洗澡,所以三个人一开始没人照顾每天都脏兮兮的,尽管这对于村里大部分小孩都是常态,但苏意作为一个现代人实在难以忍受,于是乎每天都去河边拎上一桶水,早上擦一下脸,晚上烧热擦一下身体。
这阵子手里还有一点钱苏意也稍稍放松了自己,因为不想喝粥,苏意把之前买的粗面拿出来揉成团,做成了粗面馒头,每一个都很大,像苏泽和苏榆都是分几次吃完的,有很强的饱腹感,不像喝粥,过一阵子就会饿。
之后又去山里采了许多鼠曲草,打算做一顿艾米果。
苏泽和苏榆听见要做好吃的都过来帮忙了,她让他们反复清洗鼠曲草,自己则是烧火热水,等水热好就用开水煮鼠曲草,煮的软烂至手可以轻轻碾碎根部,捞起来切碎,这一步切的越碎越好,沥干水分,和粗面粉和在一起。
其实最好是用以糯米粉和面粉二比一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但她手头上只有粗面粉,果然最后做出来远没有以前吃过的好吃,但苏泽苏榆吃的很开心。
艾米果都是她们自己团的,一开始还认真的做,后面直接捏起小猫小狗来了,虽然并不像。苏意看着他们的杰作,挑着正常的吃了,那些小猫小狗全入了他们自己的嘴。
刺梨也摘了不少,一直到林家正式跟云来酒楼合作之前,摘了有五十多斤,期间苏意和苏泽带了二十五斤去镇上卖换了一百四十文钱买了十五斤糙米和一斤瘦肉后还剩五十三文钱,这五十三文钱照旧存着没花。
到林家去镇上卖酸笋的时候,苏意带着剩下的二十九斤又去了一趟,两边分开行动,等苏意卖完刺梨后就得知了一个好消息,上次卖得那五十来斤其实第五天就卖完了,一开始很多人都如许掌柜并不想吃,但是有人抱着猎奇得心态尝了一口之后,发现是好吃的就一传十十传百的渐渐有人尝试了,甚至有人免费试吃完还不够,还要自己花钱再点一盘。
之后两天一直有食客问有没有酸笋,许掌柜着急的都想去找他们了,可一来上次谈合作时忘了问林家的地址,二来契书上写的时间也是十七这天生效,因此便放弃了这个念头。
许掌柜还因为这个吸引了几个醉梦楼的常客,实际上,这五十来斤大多都是后面三天卖完的,照这个速度一个月一百斤根本不够卖,所以许掌柜又一口气加了两百斤,之后看情况再加,这也是林家考虑到刚开始做没有备这么多笋两方商量后的结果。
依苏意看,后面的需求只会更大,高低这才刚开始,镇上还只有一部分人知道酸笋这东西,还有一大片市场没有被开发出来。
归去的路上具是很喜悦,林家还跟苏意说想收完村里的笋子再去其他村收,光上溪村村里的笋根本不够。
苏意肯定了她的想法,笋子到后面长老了就不好吃了,反正收回来腌着也不怕坏,上溪村后面还有四个村,分别是下溪村、吴家村、庄家岭、沟桥村,这几个地方的情况不比上溪村好。
聊着何婶还把赚到的钱分给她,总共二百四十文钱,和她说好之后的两百斤下次再给她。
这一趟,加上卖了二十九斤刺梨的一百六十三文钱,总共赚了四百零三文钱,加上之前存的,现在的存款有五百四十二文钱。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建房子指日可待了。
因为有足够的钱,苏意后面又直接买了十九只小鸡,干脆给它凑够五十只,需要一百一十四文,但齐二伯见她时不时就来买鸡仔,就把后面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