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烈阳高悬,空气中弥漫着浮躁的气息,长安城仿佛一个巨大的火炉,城中的人们也变得躁动不安。
距离程家宴会已过去三日,整个长安都因程府传出的两首诗而沸腾。世家勋贵们对诗中展现的杀气和对战场的描述感到惊叹,认为这是武将们渴望战争的信号。而平民百姓则津津乐道于大将军们的男儿豪气,对在战场上博取功名和挣得几亩田地充满向往。然而,大部分游侠流氓却对战场毫无期待,他们深受重义气轻生死思想的影响,只觉得《男儿行》写出了男子气概,符合他们的处世观点。无论做何事,他们都要吟唱几句,导致长安城中蛇鼠横行。
武将们每日在家中舞刀弄枪,整个长安的风气倾向于战争,长安内外鸡犬不宁。
李继早已通过程家呈上奏折,但李世民迟迟未作回应。程咬金劝李继耐心等待朝会的结果,国家大事需要与大臣们共同商议。
朝会上,大臣们详细汇报了大唐各地的情况。提及大唐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需要休养生息,大家应缩减开支,度过这段时期。不可大兴土木,耗费人力、财力和物力。总之,他们不赞同刚刚登基的李世民修缮宫殿、大肆赏赐从龙之臣,要求将财富归还百姓,待日后富裕了再随意折腾。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诸位爱卿,朕今日要与大家商议一件事。朕详细阅读了一份奏折,认为其中关于试验田的建议非常好。朕打算让李仲担任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并按照他所说的方法推行。若此次试验田成功,将可大幅增加亩产,壮大我国国力。现将奏折传阅,大家共同商议。”
(奏折传阅,众臣议论纷纷)
秦叔宝首先回应道:“陛下,前几日在程府,臣等已听李仲讲述过,此方法确实可行,臣等赞同。”
程咬金也表示:“俺老程也认为可行。”
侯君集附和道:“陛下,臣也附议。但我们也要为对突厥的战争做好准备,如今大唐上下都有战斗的决心。若来年备足粮草,臣愿带兵出征,一雪前耻!”
李靖、李勣也纷纷表态:“臣等亦可带兵出征。”
一时间,朝堂上充满了武将们的请愿声。大多数武将都知道将来要征讨东突厥,然而目前条件尚不具备,兵马、人员和粮草都不足。但现在不表态,以后可能就没机会参与作战了。
李世民没有打断他们,只是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们。片刻后,李世民用眼神示意宰相长孙无忌、尚书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大臣。
当武将们的嘈杂声稍微减弱后,房玄龄和杜如晦站出来,打断了众将的发言,将议事重点转移到了试验田上。诸位文臣干吏对试验田展开了讨论,武将们则在一旁看着文臣们相互争论。
文臣们讨论后点头表示:“陛下,可先进行试验。”
李世民说道:“好,那就按照李继奏折所说,在渭南县进行试验观察。朕决定任命李继为主导,命大司农苏令侬为辅导,一同回渭南县试行。苏令侬,你要仔细观察记录试验田的情况,学好此技术,为日后在大唐推广做好准备。”
苏令侬领旨道:“臣遵旨。”
众朝臣齐声道:“陛下圣明,臣等赞同在渭南县试行的计划。”
就在此时,长孙无忌站出来说道:“陛下且慢。陛下,李仲出身寒微,虽有想法,但让他担任主导,恐怕难以服众。臣以为,可让他担任司农寺诸园苑副监,而主导之事,可否换人?”
李世民问道:“哦?长孙爱卿有何提议?”
长孙无忌回道:“陛下,臣以为可让太子李承乾担任主导者。如此一来,待试验成功,对李承乾册封太子时更有说服力,也能提高其名望,对我大唐江山社稷的延续也有益处。”
李世民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也罢,那就让李仲、苏令侬辅导李承乾做好渭南县的试验田工作。”
长孙无忌拱手示意,表示理解李世民的顾虑,并说道:“陛下英明。此事关系重大,确实需要慎重考虑。不过,无论最终由谁来担任主导者,都希望陛下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信任,以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农业乃国家之根本,绝不容许出现大的差错。无论是谁负责这项任务,臣等都将全力支持。臣也会派遣家将前往渭南县学习,协助陛下推广。”
李世民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之色:“嗯,朕明白。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苏令侬,若有困难可随时向朕提出,要人、要钱都好商量,只要不过分,朕都答应。”
苏令侬本分地回答道:“臣遵旨,臣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