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梅兰芳画传 > 第14章完结

第14章完结

表现越足,就越能使观众觉得这样幽闲的环境,这样美丽的姑娘,应该有一个如意的家室。¨第,一`看+书~枉- ¢追?最\鑫?章_节¢在“惊梦”时,从念“蓦地游春转”一段白口,到唱完[山坡羊]一支曲子,将杜丽娘的怀中幽

怨大胆表露出来,不再像“游园”时那样含蓄了。  梅兰芳“惊梦”一场的表演,恰到好处。因为这场戏表现的不是普通的梦境,似真非真,似幻非幻,似虚非虚,似实非实,所以杜丽

娘的表演要与此相适应,既不能过实,也不能过虚。过实则损伤梦的意境,过虚又极易流于轻浮。梅兰芳的表演正是在缠绵中表现出一些飘忽感。尽管他那时的姿态是站在连歌带舞的柳梦

梅身边,然而观众却能从杜丽娘亭亭玉立的姿态中,感觉到埋藏在她心灵深处的爱情的冲动。同时,在“惊梦”这场戏里,梅兰芳在运用眼神的功夫也有独到之处。其中有四次“对眼光”

时精彩的表演。如与柳梦梅投来的含情脉脉的目光像闪电似的一触,柔情蜜意,令人荡气回肠。,x/l.l¨w.x^.+c~o+m.  《游园惊梦》这出戏中,杜丽娘这个正值妙龄的大家闺秀,和所有封建时代的青春少女

一样,也有“难言之隐”,梅兰芳刻意演出少女的“春困”,而不是表现类如少妇的“思春”。同时在梦中的表演抓住“羞”和“爱”两个字来刻画她的心境。因为梦到风度翩翩的柳梦梅

而产生爱,又因为旧时代的“男女授受不亲”而产生羞,爱和羞在杜丽娘的梦中交织在一起。梅兰芳极其细腻、优美、动人的表演,把杜丽娘在特定环境中最美好、最细微的感情,表露无

遗。梅兰芳不仅在表演上,毫不矫揉造作,真正达到了浑若天成的境界。在念白和唱腔上也堪称一绝。咬字准而圆,吐字清而响,抑扬顿挫无不曲尽其妙,优美绝伦。  梅兰芳塑造的《

游园惊梦》中杜丽娘的形象,和汤显祖笔下的创作,可以说同是我国戏曲史上不朽的杰作。  《白蛇传》剧中包括《金山寺》和《断桥》两出戏,可单演也可连演。/k?a*n^s`h-u_y.e~.¢c*o?m_是梅兰芳所演昆曲戏

中代表作之一。早在1915年梅兰芳第一次演出《金山寺》中白素贞后,1946年在上海尝试与《断桥》连演。与之配演青蛇的,早年有路三宝、姚玉芙和朱桂芳等,后来在上海改由弟子有“

小梅兰芳”之称的李世芳演。1947年1月5日李世芳不幸遇空难。梅兰芳悲恸不已,遂停演了此戏,恐触景伤情。直到1950年末,梅葆玖学成此戏的青儿一角,梅兰芳才携子在天津重演此戏

,1955年还一同拍了舞台艺术片《断桥》。  梅兰芳在《白蛇传》中表演的白素贞从服装到头饰等,一直不断改革。1915年首演时,头饰戴的是大额子(清代演出时戴的则是渔婆罩),后

来觉得白娘子并非女将身份。戴大额子根据不足,便改为软额子。又多次改动服装穿戴。最后,白娘子扮相是在面牌上增添了强调素雅的白色大绒球(青蛇为蓝色)。1951年又把大绒球改成

了红色。这样白素贞一身洁白,头上一点红,更加俏丽,也突出了白娘子的战斗精神。这是梅兰芳对这个人物有了新的理解,提高了这个扮相的精神境界。曾受到毛主席的称赞。1951年2月

16日,梅兰芳在怀仁堂演出《金山寺》。第二天,毛主席见到梅兰芳,对他说:“你的白娘子扮相与众不同,想得很妙,浑身偏素,头顶一点红。”梅兰芳听了很受感动,回到家里对家人

说:“毛主席看戏可真仔细!这么多年,从未有人谈过白娘子的扮相。的确,我是费了很多时间来研究,才改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奇双会》一剧,也是梅兰芳昆曲戏的代表作。首演

于1917年。  《奇双会》亦名《贩马记》,原是一出吹腔老戏。吹腔起源于徽调,此戏是徽班进京时带来的吹腔戏之一。老“三庆班”的徐小香及后来的陈德霖等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