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称为“羽舞”),极具古韵。在台上两人相互配合,相互呼应,或高或低,或分或合,构成一组优
美的舞蹈动作。 梅兰芳还为西施设计了成套的唱腔,利用他那甜润清亮、委婉流畅的嗓音,抒发西施伤国、思乡之情,意境幽深。同时,为强化歌唱的表现力,梅兰芳与徐兰沅(继茹莱
卿之后为梅操琴)、王少卿(王凤卿之子,当时为其父操琴)共同研究,在文场中增加“二胡”伴奏,由王少卿操之。徐、王配合相得益彰。乐音增加丰厚,歌唱更为优美。这一创举影响深远
,此后旦角演员无不仿效,“二胡”成为旦角演唱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 《西施》原来分前后部,需要两天才能演完,后删掉了一些场子,保留了“浣纱”、“羽舞”、“五湖”等主
要场子,一个晚上就能演完。此剧成为梅派经典剧目之一。 《洛神》是一出古装历史新戏,是梅兰芳中期代表作之一。它取材于一千八百年前著名诗人曹植(子建)的《感甄赋》(即《洛
神赋》)。相传甄氏是袁绍的儿媳,在战乱中被魏文帝曹丕所俘,强纳为后。她在身世飘零,没有真实爱情的苦闷日子里,邂逅了曹丕的弟弟曹植,二人一见钟情。不久,子建远调东陲,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