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梅兰芳画传 > 第37章完结

第37章完结

、俄、德文向观众介绍剧情。-s¨o`s,o/s¢h′u~.+c,o,m\乐队奏乐开幕。每天表演的剧目均不同,六天里带去的正、副剧都演出了。观众的反响极为强烈。  在莫斯科演毕后,梅兰芳率剧团到达列宁格勒。从4月2

日至9日在维保区文化宫戏院演出八天。这几天演出的剧目,每场仍是有正剧和副剧搭配演出。文化宫戏院可容纳数千人,戏票均先期售出,每次不等开幕,早已预告客满。演出时,每个节

目演毕,观众都是掌声如雷。特别是梅兰芳演毕谢幕,观众蜂拥至台前。有时要返场二十余次,才能闭上大幕。在列宁格勒演出后,梅剧团又回到了莫斯科。  4月13日梅剧团临别纪念演

出,苏方破例安排在莫斯科大剧院(苏联国家剧院,中央三面包厢,原规定只许演歌剧和芭蕾)举行。以示对梅兰芳的尊敬。当晚,梅兰芳与王少亭合演《打渔杀家》,并与朱桂芳合演《虹

霓关》,杨盛春演了《盗丹》。这次告别演出,盛况空前。包括高尔基在内的苏联文艺界著名人士均到场观看。  梅兰芳在苏的演出,受到了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梅

耶荷德,文学家高尔基、A·托尔斯泰,著名芭蕾舞蹈演员谢苗诺娃以及专程来苏观摩梅兰芳表演的德国著名剧作家和导演布莱希特等人的热烈欢迎,电影名导演爱森斯坦还邀请梅兰芳拍摄

了《虹霓关》中东方氏和王伯党“对枪”一场的片断。.白*马`书,院? +庚?薪*嶵~全*  梅兰芳和张彭春、余上沅等与苏联戏剧家多次举行座谈,交流经验,并听取他们对中国戏的精辟评价。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

为:“梅兰芳博士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可供我们探索研究。”又说:“中国戏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丹钦科说:“中国剧合乎舞台经济原则。”  梅耶荷德说:“《打渔杀家》

戏中,父女二人,两支船桨,在毫无布景的台毯上,表现江上风景,观众从想象中,觉得他们在大江中的生活是有诗意的,而且是有真实感的。?c¢q·w_a?n′j′i^a¨.!c\o`m-手法很高明,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又说:

“梅博士的表演,面部的表情,特别是善用眼神来传达剧中人的思想感情,令人叹服。还有梅先生手势的美妙多姿,随着剧情的发展,使我们不懂汉语的人,也能够了解剧中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看了梅先生的手势,觉得苏联某些演员的手可以砍掉。”  布莱希特也兴奋地指出:“他多年所朦胧追求而尚未达到的,在梅兰芳却已经发展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世界三大演剧体系创始人会聚一堂,各抒伟论,互相交流,对戏剧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广的推动作用。  梅兰芳在苏逗留的一个半月里

,除去演剧之外,还参观了工厂、学校、名胜古迹,观看了苏联戏剧、歌剧和芭蕾,也受到热烈欢迎。  4月21日,梅兰芳访苏的演出和参观活动结束。梅兰芳和余上沅教授转赴欧州等地

进行戏剧考察。

社会活动·国际交往游历欧州

1935年4月末,梅兰芳与戏剧家余上沅离开苏联,转赴波兰、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等地游历并进行戏剧考察。  6月梅

兰芳到达英国伦敦,拜见了大文豪萧伯纳、并结识了威廉、萨姆塞特·毛姆、詹姆斯、贝蕾、罗纳德·高以及丹尼斯·约翰斯通等剧作家。萧伯纳特别将一套《萧氏戏剧集》赠送给梅兰芳

。这套盒装金边精装的戏剧集共十三册,收有三十六个剧本,是1929年由伦敦康斯特布尔出版公司出版。这种版本是萧氏专门用来赠与友人的,因而印刷极为讲究,盒内有兰绒布衬底,盒

盖上刻有萧氏签名。其他几位剧作家也都有剧作集相赠。惟有萧伯纳所送的珍贵戏剧集,是作为他与梅兰芳两人再次相聚的纪念。  1933年初,七十七岁高龄的萧伯纳偕夫人漫游世界,

乘英国皇后号轮船,途经印度、新加坡、香港,于2月17日晨抵达上海,仅逗留一天。当时正值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占我东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