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苍生!于是他好像有某种顿悟一样,再
也无法隐居了,他要积极寻求出仕的机会,将这个社会、这个人民从苦难中拯救出
来。
为了获得从政的机会,孔子甚至准备采取灵活的措施。就在他“知命之年”,
季孙氏的另一个家臣公山不扭(又作弗扰)在费邑宣布独立了,他托人招请孔子。
对这个与阳虎一样同是叛主过巨的邀请,孔子最初还真动了心。司马迁分析他当时
心理说:“孔子循道良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王起于丰镐而王,
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这是合乎实际的。只因性情率直的子路的反对,
没有去成。
阳虎谋反事败,盗鲁大宝而奔晋。季桓子真正掌握了大权,痛定思痛,倍感孔
子等级名份说的亲切,决心起用孔子振顿鲁国秩序。鲁定公九年(前501),孔子被
任命作中都宰(县邑长官)。孔子在中都为政一年,政绩斐然,“四方皆则之”。
十年,调回中央作小司空,协助大司空管理土木工程。不久由小司空一跃而为大司
冠。大司冠,是鲁国最高司法长官,“掌建邦之三典,以往王刑邦国、诘四方”。
是时孔子52岁,一干4年,直到55岁离鲁。这几年是孔子小试牛刀,一展抱负的风云
时期。4年时间虽短,但对于孔子来说已经足以干一番事业了。他曾说:“苟有用我
者,期月而已可矣,3年有成。”(《子路》)孔子并没凭空大言,事实正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