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们
的赞许。仪封人见过孔子后,满怀敬意地说:“天将以夫子为木择!”木择,是宣
行教化时用的木铃铛。仪封人认为,孔子是上天派遣来宣扬仁义礼乐的光荣使者!
这确实不是过誉之辞。
五、依仁游艺 志道据德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微子》)
这是当时鲁国另一位贤者柳下惠的名言,用来检讨孔子似乎非常合适。岂止孔子,
对于整个专制社会下的士大夫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时社会,“以强凌弱,
以众暴寡”;公室衰微,大夫擅权,陪臣执国;上下荒逸,风俗颓废……不仅鲁国,
“滔滔者天下皆是”(《微子》)!在这个罪恶堕落的社会里,除非人们变得比它
更加堕落,否则就不能适应,更莫望要出人头地了!孔子既不屑作同流合污、乱中
图利的投机分子;又不愿作那避世肥遁、高尚其事的山林隐士,留给他的自然就只
有碰壁和失败了。四处碰壁的境遇,使这位垂暮老人,难免不有故国之思。就在他
68岁那年,他的弟子冉有在鲁国干出了成绩,赢得了季桓子的继承人季康子的赏识,
在他的建议下,鲁国派出特使隆重将孔子从卫国迎回,终于演完了周游列国的悲壮
一幕。
终于回到了阔别14年的故国首都,江山未改,景物已殊。鲁定公、季桓子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