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45章完结

第45章完结

以能之具”,圣人凭

着这种知性,可以化掉恶性而选择善。所以,礼义之善并非从恶性中产生,而是产

生于知性,是“知有所合”的结果。

三、明分使群

荀子认为,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又能支配自然界,使役万物,关键就在

于人有着与自然界的其它生物不同的特点,这种“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之异于

禽兽者”就是人“能群”而动物不能“群”。他说: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荀子·王制》)

人类的社会组织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呢?荀子提出了“明分使群”说。荀子认为,

人之所以,能群”,‘是由于有“分”,“分”是“群”的基础。所以他说:“人

何以能群?曰:分。”(同上)在荀子看来,“分”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社会组织的

根本,他说:

……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

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同上)

反之,“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同上)。

由此,荀子得出了“明分”才能“使群”的结论。他说:

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

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富国》)

“明分”以什么为准则呢?荀子的回答是礼义。他说:“分何以能行?曰:义。”

(《荀子·王制》)认为“义”是“分”能实行的根据。又说:“分莫大于礼。”

(《荀子·非相》)礼是最大的“分”,所以荀子认为“明分使群”,不可少顷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