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王充也说:“忧德之不丰,不忧爵之不尊;耻
名之不白,不耻位之不迁。”与孔子志趣相同。有人讥笑王充“仕数黜斥”,王充
说:“才鸿莫过孔子。孔子不容,斥逐,伐树,接浙,见围,削迹,困饿陈蔡,门
人有菜色。”世之才高德盛没有比得上孔子的了。可是孔子被鲁国驱逐出来,在宋
国有桓囗伐树相逼之祸,在齐国捞起煮饭的米仓惶出逃,还被围于匡,卫国人除其
车辄以示痛绝,特别是被围于陈蔡之间,受尽饥饿之苦,弟子一个个面黄肌瘦……
这不也是鸿才遭黜么?更何况“吾材不逮(及)孔子,不偶(遇)之厄(困),未
与之等”哩!可见“达者未必知,穷者未必愚”。王充、孔子,可谓圣贤相知,惺
惺相惜呀。
与那班神化孔子,迷信孔子的腐儒迂士不同的是,王充推尊孔子,是从道德纯
粹,智慧博大,情趣高尚等方面出发的。认为孔子是圣人,但不是神人。圣和神的
区别在于:“所谓神者,不学而知;所谓圣者,需学以圣。”王充在《实知篇》否
定汉儒鼓吹所谓圣人能“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滥言,认为圣人需学知、问知、思知,而无所谓“性(生)
知”者。“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因“圣人需学,知其非神。”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