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的说明:子贡问人死之后有知还
是无知,孔子说:“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
不孝子孙弃之不葬也。”在孔子看来,搞清一个问题的是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它
的社会价值。因鬼神说还有某些教化作用,于是姑不置论,故《述而》说“子不语
怪力乱神”;《雍也》载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与孔子回避不谈相反,王充
旗帜鲜明地宣称:“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他说:人“禀气于元”,死
后,“复归元气”,犹之乎“水凝为冰,冰释为水”。元气是没有知觉的,死后复
归何得有知觉:“人未生,无知也;其死,归无知之本,何能有知乎?”(《论死》)
人的形体须待精气形成,而精气产生智慧,又须附托形体才能实现:“形须气而成,
气须形而智。”具体说来:“人之所以聪明智慧者,以含五常之气也。五常之气所
以在人者,以五脏在形中也。五脏不伤,则人智慧;五脏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
愚痴矣。人死,五脏腐朽,腐朽则五常无所托矣,所用藏智者已败矣,所用为智者
已去矣。”人死之后,为智为精的载体已不复存在,哪里还会有精神不死呢?精神
和形体的关系犹之乎火焰之与蜡烛一样,“人之死犹火之灭也,火灭而耀不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