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就很快接触到了社会政治、哲学等重大而深刻的问题。
二、才识卓出 英年早年
年纪未上20岁的王弼,对哲学问题已有了相当深度的研究。对已成为时尚的玄
学思想,也作过深刻的思考。所以,年轻的王弼在当时已小有名气。有一天,王弼
去拜访他的父辈裴徽。裴徽当时虽然只是个吏部郎,但在思想界却享有盛名。裴徽
一见王弼,就很惊异,竟至马上把当时哲学领域的尖端问题向王弼提出来,他说。
“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世说新
语·文学》)这是关于有与无、儒与道、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看来,当时立学
对贵无的理论已经确立,但对其中纷然杂陈的现象,它们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妥
善解决。用学术界尚未解决的问题去问年轻的王弼,足见裴徽对王弼的看重了。王
弼则根据自己的研究和体会,明确而又简洁地回答说:“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为
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世说新语·文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