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千秋万岁,名不寂寞”(钱钟书语)。
对韩愈评价,不能失之片面和武断。韩愈这个人有他的时代局限性。对他勇于
进取、追逐功名这一点,我们要看到他不像后来的道学家那样虚伪。而且他积极入
世,勇于任责,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的关怀,为了维护自己所怀之“道”,敢于直言
忤君,触犯逆鳞,这表现了一个正直士大夫应有的品格。至于以利禄诱子一事,封
建社会有几人不是在利益驱动之下读书做官的?
韩愈的一生,几经浮沉。特别是处在朋党、宦官、藩镇斗争的三角关系中,个
人的命运更难以捉摸。他依违其间,尽管各个集团之中都有与他交往的友人,但双
方都怀着或明或暗的戒心。因此,他有时感到非常的孤独。他自述说:“公不见信
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进学解》)“不善交人,无相
生相死之友于朝。”(《释言》)“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
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何为乎?”(《与李翱书》)但总的来说,韩愈虽屡被贬
黜,却能得以善终,平生的名位也不为不高。他有一首《示儿诗》这样写道:“始
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可见他对自己的处境还是较为满意的。他虽然一生汲汲追求功名,但并不满足于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