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63章完结

第163章完结

余人为他购置的园宅,规模并不很大,他“岁时耕稼,仅给衣食。·x\w+b^s-z\.?c`o,m/名其居日安乐窝。”

(《宋史·道学传》)当然,既称“安乐窝”,可能收入不止仅给衣食,至少是比

较优裕。不过,这只是他死前六七年的事。邵雍的晚年,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

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觉得十分满足,如他在《击壤集》的《后园即事》中说:

“太平身老复何优,景爱家园自在游,几树绿杨阴作合,数声幽鸟语方休。竹侵旧

径高低迸,水满春渠左右流,借问主人何似乐,答云殊不异封侯。”因此将自己的

园宅称为“安乐窝”,又自号“安乐先生”。这说明他不但不以做官为荣,而且不

谋取功利的态度。

这位安乐先生,在生活上十分安闲自在,“旦则焚香燕坐,脯时酌酒三四瓯,

微薰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同上)别有一番情趣。?l^u\o¨l.a\b+o*o+k′.¨c!o^m?于春秋时节,

出游城中,风雨时不出门,出游时乘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喜欢到哪就到哪,行无

定所,无拘无泥。由于他在洛阳结交了很多文人儒土、官僚学者,并在这些人之中

享有声誉,受到“雅敬”,当他乘坐的小车出现,“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

无论童孺家仆,都欢喜地说:“吾家先生至也。”又据《宋人轶事》说:邵雍每当

“天色温凉之时,乘安车,驾黄牛,出游于诸王公家,其来,各置安乐窝一所,先

生将至其家,无老少妇女良贱,咸迓于门,争前问劳,凡其家父姑妯娌婢妾有争竞,

经时不决者,自陈于前。先生逐一为分别之,人人皆得其欢心。餍饫数日。复游一

家,月余乃归。”由此可知邵雍的人缘之美。据说当时有十余家为他准备了像“安

乐窝”一样的住所,随时接待他的到来,名曰“行窝”。邵雍去世后,有人写挽词

云:“春风秋月嬉游处,冷落行窝十二家”,自此以后,这十二家人就失去了一位

十分逗人喜爱的客人,他们对邵雍的逝世感到非常惋惜。_a-i/l+e·x^i?a*o~s_h`u_o~.\c¢o?m′

从表面上看,邵雍是一位十分乐观、随和,与世无争,不求荣利,安时顺处的

人。但若从更深层的情况来看他对世事人生的态度,却又另有情由。作为一个思想

深邃的思想家,他对历史、对社会、人生乃至宇宙万物都有更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他对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之复杂性更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因此,对自己应该怎

样立身处世,自有一套人生态度。邵雍之所以不求名利,与世无争,能够安时顺处,

自寻乐趣,是因他从历史和现实中,看到了许多阴暗面,因而奉行了一套以保全自

己为要的处世哲学。关于这一层,可从《击攘集》的诗篇中看得明白。如《安乐窝

中吟》组诗中的第一首云:“安乐窝中职分修,分修之外更何求?”第四首有云:

“安乐窝中万户侯,良辰美景忍虚留。”他的职分就是在安乐窝中写作《皇极经世》

和看花、饮酒、赋诗。于外一切,皆无兴趣。

自号“安乐先生”的邵雍,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大不相同,他不恣意行

乐和狂放不羁,而是适可而止,很有节制。在饮食方面,只是每日哺时(申时)饮

酒三四瓯,微薰即止。他说:“酌有浅深存燮理,饮无多少系经纶,莫道山翁拙于

用,也能康济自家身。”又有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