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86章完结

第186章完结

系统中,人可以找到自我的归宿:“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

于成也”(《西铭》)。!比¢奇,中¢蚊?王′ `更~芯·最`全.以至于生与死,都是气的聚散,人浑然与万物同体。这是

以天道为纲、讲心性、讲伦常的新儒学的基本的价值观念。

从《易说》到《西铭》,张载的学术贯彻着自己“学贵以有用”的思想。他讲

天道性命的字富本体论是论证他“民胞物与”的社会理想和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的。

他投身仕途也不是为了谋取高官厚禄,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他曾说:

“孰能少置意于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这是新儒学所倡导的精神境界,所谓

“孔颜乐处”。

《西铭》是张载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这还只是一个简单扼要的纲领。

真正形成他的天人一气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是他晚年完成的长篇著作《正蒙》。!嗖^餿¢暁*税*蛧¢ `埂_辛?罪`全.

《正蒙》是他在关中讲学的最后年月写成的,他死以前没有公开,只给他的弟子们

看过,他死后才由他的弟子编次刊行。《正蒙》一共17篇,包涵丰富的内容,《西

铭》《东铭》都收在最后的《乾称》一篇中,可见张载本人是把它当作已完成的思

想体系的。形式上,《正蒙》探讨的是易学的基本范畴,王夫之说:“张子之学,

无非易也。”核心内容是以“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来说明天道、世界、人生、社

会,以批判佛道二家以“虚无”为本的邪说。这个“气之本体”,中涵浮沉、升降、

动静的运动,它是有无虚实“通一无二”的实体。气是天与人共同的本源,所以天

与人是合一的。人通过对天人合一的认识,反思源本于天的心和性,就能达到“诚”

的道德境界。_k?a.n?s_h`u,p¨u\.*c~o·m¨这样,人道与天道,历史与自然,人性与天性合而为一,人与万物浑

然为一,从而找到民胞物与的仁心,也找到人自己在永恒宇宙中的归宿。现实的封

建等级制度,只要按照宗法大家族的样式来构造,在上的统治者象个大家长,穷苦

百姓象家族中年幼无靠的子弟,等级社会也就和谐完美了。天道性命的理与封建礼

教的礼就这样结合了。《正蒙》是从《西铭》开始的思想的系统化和具体化,而在

哲学宇宙论上,却包涵了前此没有的许多闪光的唯物主义思想。张载之后《正蒙》

成为关学的经典。二程的弟子杨时说:“《正蒙》一书,关中作者尊信之与《论语》

等。”后代治张子学术的也都把《正蒙》作为其思想的代表作。

熙宁九年,因为吕大防的推荐,张载最后一次被征入朝。当时他正有病在身,

但他还是怀着对实现政治理想的希望出发了,他说:“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

到京以后,授与知太常院的差事,是管礼仪的。其时有人向朝廷建议实行婚冠丧葬

的古礼,诏下礼官讨论,礼官们认为古今异俗,不能实行,但张载坚持认为可行,

斥责反对者的作法“非儒生博士所宜。”张载又发现郊庙之礼不严,他亟想纠正,

然而没有人附和他。他感到没有必要在官场待下去了,加上身体有病,于是毅然辞

官西归,路过洛阳时,会见二程兄弟讨论了理学问题,走到临渲,病逝在旅舍,死

时只有一个外甥在身边,行囊中索然无物。第二天,他的在长安的学生们听到了消

息,赶来奔丧,大家捐献一些钱财,才能入敛成礼,然后归葬于家。这位“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道”的学者,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自己的学术和理想,享年58岁。

四、关学之开山 理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