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213章完结

第213章完结

父亲张浚,字德远,徽宗时进士,做过南宋高宗、孝宗两期的丞相,一生以恢复中

原为职志,在他主持政务和执行军务时期,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并选拔重用韩世

忠和岳飞等抗金名将,对稳定南宋统治作出了贡献。¢我?地¢书?城¨ !埂,芯!嶵\全-张栻从小就随父辗转各地,后

来才定居于衡阳。出生于这样家庭的张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薰陶。

公元1163年,孝宗继位,张栻“慨然以奋战仇虏,克服神州为己任”(《宗文

公集》卷89,《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这时他父亲再被起用(这以前受秦桧

等主和派的排斥,被谪贬20年)开府治兵,都督军事,张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

外参庶务,其可综画,幕府之人皆自以为不及也。”(《宋史·道学三》)他秉承

父志,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曾因军事入奏,进言孝宗,激励孝宗“上念宗社之仇

耻,下闵中原之涂炭”(同上),要求孝宗励精图治,革除因循之弊,报仇雪耻,

匡复社稷。-丸?本+榊/戦! +更_欣/蕞-全,这次入奏,得到孝宗赏识,于是“乃定君臣之契”。公元1163年,张浚

再度被主和派排斥下台,于第二年含恨去世。张栻办完丧事,又屡次上疏言事,鼓

励孝宗坚持抗战决心,总结失败之教训,明赏罚,悦人心,充士气,“誓不言和,

专务自强,虽折不挠。”(同上)其后,又多次上疏,要求坚持抗金,反对和议。

他说:“自虏入中国,专以‘和’之字误我大机……谋国者不可以不知也。”(

《南轩全集》卷34)他指出,抗金之所以屡遭失败,是因为朝廷的抗战决心不坚定。

他要求孝宗“誓不言和”,“虽折不挠”,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张栻的主战,

同那些不切实际空喊抗金或寄希望于侥幸取胜者不同,他认为,要取得抗金战争的

胜利,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要“专务自强”,其关键是得民心,他说:“夫欲复

中原之地,先有以得中原之心,欲得中原之心,先有以得吾民心。.咸,鱼\墈!书, ?追.罪.辛^璋-劫?求所以得吾民心

者,岂有它哉,不尽其力,不伤其财而已矣。今日之事,固当以明大义,正人心为

本。”(《宋史》本传)这样的战略思想,是从根本上考虑问题,不单纯从军事上

考虑问题。从根本上考虑问题,就是要得到人民的支持,而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就

必须爱护民力,减轻其劳役负担,并且“不伤其财”,减轻其经济负担,让老百姓

好好生活下去,如果不爱护民力,减轻人民负担,使老百姓生活不下去,大后方不

稳,就谈不上抗金复仇。由此可见,张栻的建议是很有卓识远见的。据《来史》记

载;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张栻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

在此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于遐迩,从学者达几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之

规模。乾道五年(1169年)又由刘珙推荐,除知抚州,未及上任,又改知严州(今

属江西),次年招为吏部员外侍郎,并暂时兼任起居郎侍立官,兼待讲。在京一年,

得孝宗召对达六七次之多,所言“大抵皆修身务学,畏天恤民,抑侥幸,屏谗谈。”

(同上)在这段时间,他做了几件很出色的事。第一件是在宋孝宗乾道元年(1170

年),虞允文认为敌势衰弱可图,建议派遣使者前往金国,以索取徽、钦二帝陵寝

为名,要金人归还洛阳、巩县等失地,“士大夫有忧其无备而召兵者,辄斥去之”

(同上)。独张栻不怕打击排斥,进见孝宗皇帝,陈述了自己不赞同虞允文贸然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