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214章完结

第214章完结

财富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缺,不过巧为名色取之于民耳!”孝宗矍然

曰:“如卿所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兰,兰′闻,血^ -耕_歆¢嶵^快\”事后经过查实,确实如张栻所

言,便停止了此项弊政。

第三件事是朝廷准备用宦官张说除签枢密院事,张栻连夜起草奏疏,极陈其不

可,并在第二天早朝中,当面指责虞允文:“宦官执政,自京辅始,近习执政,自

相公始”。(同上)弄得堂堂宰相“惭愤不堪。”接着再上奏劝阻皇帝不可用张说

掌握枢密院,终于使孝宗省悟,制止了这次任命。但自此以后便和虞允文结下怨恨。

次年就将张栻排出中央政府,除知袁州(今属江西)。淳熙五年(1178年)改知江

陵(今属湖北)。淳熙七年(118。年)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同年八

月,年仅48岁的张栻就病逝于住所。

张栻一生不仅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他居官期间,廉明清正,关心人民。·卡_卡?晓,税¨网- !庚^芯′蕞+哙,每到

任,常“问民疾苦”,调查当地“利病”,认真改革地方的弊政,减轻人民的负担。

公元1171年,湘中大旱,农民大量逃亡。张栻对此种情况十分关心,当时朱熹正在

兴办“社仓”(由封建国家的地方政府,组织筹划,掌握部分必需的生活资料,在

青黄不接之际贷给农民。年成不好,则利息减半,遇饥荒年则全免利息,然后用产

品偿还)。他十分赞同这种作法,认为它能减少农民流徙,还能阻止大地主的高利

剥削和土地兼并。张栻提出了“薄赋宽民”的主张。公元1169年除知严州,到任即

访民疾苦,首以丁盐钱捐太重为请,得蠲是岁半输”(《朱文公文集》卷89)。他

在江陵时期多次弹劾了信阳守刘大辩“估势希赏,广招流民,夺户熟田”,他清楚

地知道刘大辩有后台支持,冒着丢官的危险,要求朝廷论其罪,表现了他“勇于从

义”的无私无畏精神。?白`马.书.院^ `已\发!布`嶵_欣`蟑-劫!张栻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清官,对贪官污吏十分痛恨。在任

荆湖北路转运副使、知江陵期间,竟“一日去贪吏十四人”,此外,他做地方官期

间,还取缔了一些有害于社会的恶劣习俗。如知静江府时,刚上任即发布了《谕俗

文》说:“访闻愚民无知,病不服药,妄听师巫,恶僧邪说,以致害人致死。”明

申要对那些“班惑百姓”的“师巫”、“恶僧”重作施行,《谕俗文》又说:“访

闻乡落愚民诱5!他人妻室贩卖他处”,明申对拐卖人口者要“严行惩治”。还规定

对婚丧葬礼中存在的“竭产假贷,以侈糜相夸”的有害风俗,要加以“制抑”,严

申“若有不俊,当治其尤者以正风俗。”(《全集》卷15)张栻做地方官时,也十

分重视倡办教育事业,积极兴办地方学校。其中以静江府为最,为倡办学校,他先

后为地方州府撰写了许多《学记》,进行鼓吹。认为兴办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明人

伦”,“人伦之在天下不可一日废,废则国随之”,故“有国者之于学”,“不可

一日而忽。”(《全集》卷9《袁州学记》)不仅如此,他还亲身执教,带头示范,

在主持岳麓书院期间,为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他又是一位

著名的教育家。

张栻为人&ldqu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