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精神。“心”与“理”是同一的、
相通的。因为他认为,万物之理不外是“吾心”的感悟,即所谓“满心而发,充塞
宇宙,无非此理”。这样,他就把客观的“理”融和于主观的“心”,从而将二者
统一起来,然后再把“心”扩大为宇宙的本原。这样,他就完成了从客观唯心论到
主观唯心论的过渡。这就是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逻辑结构。
在陆九渊的哲学体系中,除了“理”和“心”都是宇宙本原这一共同性之外,
他还认为“理”和“心”都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本体。由此推论,既然“心即理”、
“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那么,封建的伦理道德也应该充塞于天地之间,
人们遵守这种伦理道德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从“心即理”这一基本前提出发,陆九渊教人“自存本心”。他认为,只要能
够“自存本心”,就可以充分了解认识天下之事物及其所以成为该事物的“理”,
只要反省内求,“自存本心”,便可以搞好道德修养。因此,“自存本心”是陆九
渊在认识论和道德修养上提出的“基本功”。在他那里,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是紧
密相结合的。因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所以,认识宇
宙真理和社会人生的道理,只须向内用功,发明本心,不必向外界探求。并且,只
要按照“本心”的“理”去做,一切视、听、言、动都是对的。陆九渊说:“汝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