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人
用作“藻饰词辩之资”和“给取生利之计”。这些人标榜理学,讲论理学,实际上
是把理学作为沽名求利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因此,魏了翁便逐渐抛弃了朱熹理学中
的那些烦琐,迂阔和空洞的东西,着手重起炉灶,将理学与心学融为一本。企图用
陆九渊“切己反省”、“发明本心”的易简功夫来整治人心,以克服朱学的弊病,
以期达到挽救统治危机之目的。为此,他发展朱熹理学中的心学成分,以其同陆学
接轨。朱熹说过:“心者,人之所以主乎身者也,一而不二者也,为主而不为客者
也,命物而不命于物者也。”(《朱文公集》卷67)又说:“心者人之神明,所以
聚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四书集注·孟子·尽心上》)以此为中介,魏了翁把
朱熹理学中的客观唯心论转化成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把心、理融为一体,提出
了“义理之说”是“千百载而一目,千万人而一心”(《文集》卷65,《题周子靖
理斋铭后》),“民心之所同则天理也”(《文集》卷52,《达贤录序》)等等,
强调心、理融合的说法。这个思路,就是把程朱所讲的理或天理加以主观化,断言
理只存在于千万人的心中,只要他们能够“推是心也,见善而迁,有过而改”,天
下国家“必将如风厉雷迅,不晷刻安也”(《文集》卷50,《邛州白鹤山营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