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怀疑守仁矫揉造作,故弄玄虚,守仁郑重其事地对他们说:“吾昔
放逸,今知过矣。”此后,王冕诸人也正襟敛容,随时随地注重自己的举止言谈。
四、究心朱学
弘治五年(1492),21岁的王守仁参加浙江乡试得举,随即奔赴京师,在父亲
官署用功准备来年会试。其间“为宋儒格物之学”,四处寻求朱熹遗书精心研读。
‘一天,守仁忽然想到先儒所谓“衣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的话,
于是就按照朱熹“格物穷理”的方法,特邀学子钱友同来官署“格竹”。据《传习
录下》记载,“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
守仁认为钱友同精力不足,难穷格竹之理,便由自己亲身去格,然而“早夜不得其
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守仁经过这次格竹的失败,认为格物穷理以成圣贤的途径实在走不通,又转而“随
世就辞章之学”。
次年春会试,王守仁名落孙山,士大夫相识者都纷纷前来安慰和勉励。当朝宰
相李西涯半开玩笑地对他说:“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
王守仁听了,当即提笔,一挥而就。在场的土大夫见之大惊,异口同声地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