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271章完结

第271章完结

口之一,控军都山隘道(军都陉)中枢。¢d¢a¨w~e-n¨x+u′e′x*s¨w!.~c/o?m,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建关,与紫荆关

(位于河北易县紫荆岭,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口之一)、倒马关(位于河北

唐县西北部,为河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口之一)合称“内三关”,形势险要,

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守仁在这里察看山川地形,访问少数民族,打听备御方策,又

与胡人追逐骑射,胡人没有谁敢欺侮他。经过一个多月的漫游考察,守仁“慨然有

经略四方之志”。一天,他在梦中拜谒了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词庙,醒后有感于马

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还”的名言,挥笔写下了一首绝句: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诗中表达了对马援为汉朝中兴而戍马边障、建功立业的景仰之情。其后,守仁

“屡欲为书献于朝”,却被父亲斥之为“狂”而阻止,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人生价值

的领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微¢趣?晓*税+网? ?庚¢芯`醉~快/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17岁。这一年秋天,他遵照父亲的吩咐,前

往兴都(今江西南昌市)迎娶表妹诸氏为妻。诸氏是守仁的舅父诸养和(时为江西

布政司参议)的女儿,似乎守仁不太热衷于这门兄妹姻亲,以致于正式结婚那一天,

他闲游铁柱宫,遇着一位道士盘腿坐在榻上,于是相与对坐,款款交谈,喜闻养生

之说,竟将婚礼置诸脑后,忘了归去。家里人四处找他未见,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回

家。

婚后数月,守仁一直呆在舅父官署潜心学习书法,每日练字用力甚勤,乃至耗

纸数箱之多,其书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后来他讲授“心学”,常常引此事为例启

发弟子们说:“吾尝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

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

此是学。·x!j?w/x`s.w!./c\o.m`’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

亦在其中矣。”(《阳明先生年谱》,以下从略。)可见,那时心学已经在王守仁

早年的思想中开始萌芽了。

次年暮冬,王守仁偕同夫人诸氏返归余姚,一路乘船到达广信(今江西上饶),

特地拜谒了年近古稀的理学家娄谅。娄先生字克贞,号一斋,曾师事崇仁吴与粥,

其学“以收敛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早年出任成

都训导,从事地方官学的教育工作,不久告归,专以讲学著述为事。平生著有《春

秋本意》12篇、《日录》40卷、《三礼订讹》40卷。守仁进见娄先生,相谈十分契

合。娄谅“语宋儒格物之学,谓圣人必可学而至”,守仁大为信服,深受影响。因

此,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崇仁学案》中说:“姚江之学(王学),先生(娄谅)

为发端也。”自此,守仁始慕圣贤之学,发愤研读宋代诸儒著作。

弘治三年(1490年),守仁祖父王伦在故里逝世,父亲王华因奔丧归余姚,便

吩咐从弟王冕、王阶、王宫及妹婿等人,为守仁讲析经义,磨勘八股,以应科举考

试。守仁白天随众课业,夜晚则搜取诸经子史勤奋攻读,泛滥于词章,往往深夜不

寐。由此,王守仁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使王冕请人诚心佩服,愧莫能及。在

待人接物上,守仁一改过去的“和易善谑”,变为“端坐省言”,以仿效“圣人气

象”。王冕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