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uo;的功夫就是“慎独”。刘宗周说;
《大学》之道,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慎独而已矣。意也者,至善归宿之
地,其为物不二,故曰独。其为物不二,而生物不测,所谓物有本末也。格物致知,
总为诚意而设,亦总为慎独而设也。非诚意之先,又有所谓致知之功也。故诚意者
《大学》之专义也,前此不必在格物,后此不必在正心也。亦《大学》之了义也,
后此无正心之功,并无修治平之功也[注]。
这样,诚意、慎独与致知、正心实际上是合一的,没有先后之分,格物致知的
目的就是诚意。在《学言》中,刘宗周又说:
《大学》之教只要人知本。天下国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心之本在意。意
者,至善之所止也,而工夫则从格致始。正致其知本之知,而格其物有本末之物,
归于止至善云耳。格致者,诚意之功。功夫结在主意中,方为真功夫。如离却意根
一步,亦更无格致可言。故格致与诚意,二而一,一而二者也[注]。
可见,格致是诚意的手段或方式(功夫),诚意则是格致的目的或归宿。通过
“格物致知”这样的经验性方式,去体认人心中的超越的至善本体——意。因此,
格致与诚意是二而一、一而二的。
牟宗三先生将刘宗周这种“诚意”、“慎独”的学说概括为“以心著性”、
“归显于密”[注]。的确,诚意、慎独的内倾性极为明显。刘宗周希望通过对内在
超越的道德本体的探求,找到一个现实道德实践的理论基础,然后再向外展开,去
寻求这种超验本体的实现方式,达到本体与功夫的合一,由诚意而正心、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
三、志慕古人闻道晚 学运当世问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