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342章完结

第342章完结

1893年冬,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堂又迁至广府学宫文昌殿后的仰高祠。′兰?兰_闻.血. ?埂/薪?最-全.康

有为正式给学堂命名为“万木草堂”,其意以树人如树木,寓培植万木,为国栋梁

之意。“万木草堂”的建立。标志着康有为教育救国的实践进入了新时期。此时康

有为名声鹊起,一从游者岁增,动至数百人”(《万木草堂始末记》)。全盛时,

万木草堂是“学者大集,乃昼夜会讲”(年谱)。

万木草堂在办学方针上,注重了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康有为特别“重精神,贵德育”(《康有为传》)。《长

兴学记》中,康有为要求学生要有“四耻”,即“一耻无志”,“二耻循俗”,

“三耻鄙吝”,“四耻儒弱”。“若有四者,不能学道,愿深耻之”。,二^8·看\书-网\ ′已?发`布/最*薪¨彰+截*康有为经常

鼓励学生,要仿效勇于献身国家富强的先辈,培养救国救民的使命感,责任感。据

梁启超口忆,康有为“每语及国事机理,民生憔悴,外海凭陵,辄慷慨欷嘘,感至

流涕。吾侪受其教,则振荡怵惕,凛然于匹夫之责,而不敢自放弃,自暇逸”(

《南海先生七十寿言》)。在讲课时,康有为精神十分饱满,旁征博引,贯通中外

古今,一讲就是半天,其声音之宏亮,如狮子吼,如黄河流,诚可谓诲人不倦的一

代师表。学生们从康有为身上,直接学到了济世救民新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

智育方面,康有为主张以孔学为中心,认为“百家皆孔子之学”,“诸教皆不

能出孔学之外”。“必知孔子改制《六经》,而后知孔子之道”(《万木草堂口说》)。

通过这些教育,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和奠定知识基础。同时,康有为也很强调经世

致用。_卡!卡·小.税,王\ -首`发.当时所开设的有关经世致用的课程有:政治原理学,中国政治沿革得失,万

国政治沿革得失,政治实用学和群学。康有为希望通过中外历史的分析总结,以作

为维新变法的参考。康有为还很重视西学,他要求学生学习泰西哲学,万国史学,

研究万国政治,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及其自然科学。康有为规定,他的学生要读西洋

译述百数种,以此来打开学生的眼界,架起向西方学习的桥梁,从而为国内的维新

变法服务。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精神和体魄,万木草堂还首创了音乐舞蹈、体操、射

击等课程,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上,康有为注意教法的活泼多样。除了课堂上系统传授知识外,他还

十分重视提倡学生自学,为此专门设立了图书馆,名曰“书藏”。万本草堂还经常

组织学生游学。编书,举办讨论会和演讲会等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康有为的精心组织下,万木草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维新变法的干部学校,这

里的许多学生如梁启超等,都成了后来维新变法的骨干和中坚。

三、七上清帝书 吁清维新变法

要变法,要图强,“不得不假有国者之力”(《戊戌变法前后》),这就是康

有为甘冒杀身之祸,犯颜直谏朝廷的最现实考虑。变法前,康有为曾七次上书清帝,

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变法主张,敦促光绪帝,下诏定国是,变法救中国。

1.《上清帝第一书》

1888年12月,康有为利用在京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以一介微不足道的萌生资

格,第—次向光绪帝上奏了《为国势危感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己及时图治折》。在这

份奏章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