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uo;。早在1931
年时,他就写了《德国三大哲人处国难时之态度》一书,以激励国内学人的救国之
志。“九·一八”事变之后,他的理想与志向使他无法沉默,先后发表了《新道德
的动向》、《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和《法制的类型》三篇文章,提出了振奋民族
精神、宏扬学术文化、实行政治革新等主张,并因此受到蒋介石的关注而被四次召
见。当时的贺一心想以学术救国,书生气十足,他对蒋介石抱有一定的幻想,即幻
想蒋能采用他创立的理想唯心主义来改造国民党,改造社会。然而,这种幻想随着
国民党腐败无能的日益暴露而很快就破灭了,其思想也趋向进步。抗日战争胜利后,
他在北大担任训导长时,多次出面保护甚至营救进步的青年学生和教授,深受学生
的拥戴。在北平解放前夕,他经过郑重考虑,并在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帮助
下,断然三次拒绝了蒋介石要他飞往台湾的通知,决心留在大陆,和全国人民一起
迎来了北平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
解放后,贺仍在北大哲学系任教。1955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部(
“文革”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任西方哲学组组长。
1950年底至1951年,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走出书斋,投身于轰轰烈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