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376章完结

第376章完结

意义,但又不全是这样,因为贺氏并不反对程朱,反而主张融合程朱陆王之学(但

以陆王心性之学为主体);其次,在认识论方面,贺认为新理学没有把“真际”与

“实际”统一起来,是陷入了不可知论。*k~a¢n^s_h^u^j`u~n·.?c^c\他认为,新理学把“真际”与“实际”僵

硬地对立起来,从而无法说明物与理或道与器的同一性,更无法使”理”得到实证,

因而其存在也就很值得怀疑。这样一来,新理学的本体论也就缺乏认识论的坚实基

础;再次,贺认为,新理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在“理智的分析和论证的严密”方

面多有可取之处,但却“有趋于支离务外之弊”,因此,还须寻找别的方法。

综上可见,贺氏意在通过对早期新儒学思潮的总结、评价,指证其得失成败,

吸取其经验教训,并试图借助西方现代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以复活陆王心学为基

础,建立一种新的哲学思想,以推进新儒学思潮的发展。~白!马·书.院¢ +醉\新/蟑-踕/耕*新\哙¨

同冯友兰一样,作为一个受西方哲学长期浸润,并对西方古典哲学有深彻了解

与研究的学者,贺氏在建构自己的“新心学”哲学时,也自觉地选择了某种深契己

心的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和思想根源。基于自己的学

养渊源,贺氏选择了二三十年代美国流行的新黑格尔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

在贺的思想中,我们可明显地看出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的某些特征。新黑格尔主

义公开地标榜唯心主义,它既反对唯物论,也反对自称中立的新实在论和经验主义。

新黑格尔主义者都自称为“绝对唯心主义”的信徒。他们在接受黑格尔哲学的某些

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吸收了康德、贝克莱的某些思想,并对黑格尔哲学作了主观唯

心主义的解释,从而表现出主客观唯心主义相混合的倾向。?墈+书·屋/ `哽-薪?蕞¢筷?在贺看来,新黑格尔主

义的这种思想倾向与陆王心学“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颇为契合。再者,新

黑格尔主义者强调整体思维,视“心”为“绝对实在”的认知方法,与陆王心学倡

导的“先立乎其大”的致思路向亦较一致。因此,贺站在儒家哲学(主要是陆王心

学)的立场上,吸收了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并在努力寻找二者共同之点

的基础上,试图将二者融合起来,创立新说。因此,在贺的思想中,自觉地谋求使

重视逻辑认知和理性思辩的西方哲学与重视道德评价和直觉体悟的中国哲学相结合,

乃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基本精神。

基于融合、会通中西的精神,贺氏提出了自己发展新儒家哲学的基本思想。他

认为:“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不是建筑在排斥西洋文化上面,而乃建筑在彻底把握

西洋文化上面”,“欲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在于融会吸收西洋文化的精华与长处”。

(《文化与人生》)具体地说,就是“从哲学、宗教、艺术各方面以发挥儒家思想,

使儒家精神中包含有科学精神,使儒家思想足以培植、孕育科学思想,而不致与科

学思想混淆不清。”(同上)这里所谓从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发挥儒家思想,

也就是吸收西方哲学、基督教和艺术思想之精华,来解释、发挥、充实和改造儒家

之理学、礼教和诗教。因为在贺看来,儒家思想之主要内容,不外乎三个方面;一

是格物穷理,寻求智慧之理学;二是磨炼意志、规范行为之礼教;三是陶养性灵,

美化生活之诗教。因此,如要谋求“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