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 。”(十七) 孟子书亦记此事曰: 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 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其亡也而馈孔子蒸豚, 孙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此阳货即左传史记中之阳虎,盖虎是其名。其时 鲁政已乱,阳货虽为家臣,而权位之尊拟于大夫。孔 子虽不欲接受其攀援,然亦不欲自背于当时共行之礼, 乃瞰阳货之亡而往答拜。涂中之语,辞缓意峻,一如 平常,货亦无奈之何。此事究在何时,不可知。但应 在定公五年后。 史记孔子世家: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 欲废三桓之适,更立其庶孽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 子。桓子诈之,得脱。
此事详左传。公山不狃为季氏私邑费之宰。内结 阳虎,将享桓子于蒲圃而杀之。桓子知其谋,以计得 脱。其事发于阳虎,不狃在外,阴构其事,而实未露 叛形。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 “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 :“夫召我 者,而岂徒哉?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十 七) 弗扰即不狃,谓其以费畔,乃指其存心叛季氏。 而孔子在当时讲学授徒,以主张反权臣闻于时,故不 狃召之,亦犹阳虎之欲引孔子出仕,以张大反季氏之 势力。孔子闻召欲往者,此特一时久郁之心遇有可为, 不能无动。因其时不狃反迹未著,而其不陈季氏之态 度则已暴露,与人俱知。故孔子闻召,偶动其欲往之 心。子路不悦者,其意若谓孔子大圣,何为下侪一家 宰。但孔子心中殊不在此等上计较。故曰 :“如有用 我者, 吾其为东周乎 。”(十七)孔子自有一番理想 与抱负,固不计用我者之为谁也。然而终于不往。其 欲往,见孔子之仁。其终于不往,见孔子之知。 史记孔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