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记载,其成分为: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但也有研究者认为五石散是根据医圣张仲景的“侯氏黑散”和“紫石寒食散”两个方子合并加减而成,其中有一味含砷的矿物——礜石。
这药方本是治疗“五劳七伤”的虚症,但之前用者颇寡。何晏服后觉得具有神效,用他的话说是“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开朗”,于是推荐给王弼和夏侯玄等名士。
据说此药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具消生冷、暖手足、补肾壮阳、充实骨髓、美容养颜、提神醒脑、延年益寿之功效,能让人百病不生、身轻如飞。最重要的是,此药容易上瘾,让人有莫名的快感。
嗑药后毒性发作称为“石发”或“散发”。(要的就是这效果。)这时要走路发汗,称为“行散”。(各位看官,知道为啥在大街上瞎遛叫散步了吧)。
散完步,全身还是燥热难耐,要吃冷饮寒食,要往身上浇冷水,还要脱了衣服裸奔。(嘿嘿,嬉皮士玩的,我们祖先早玩过了)。这已经够折腾了吧,还不算完。以皮肉发烧之故,只能着宽衣大袖,以免磨破皮肤。鞋子也不便穿,就踩个木屐。因皮肤易破,衣服只能穿旧的,还不能常洗,故长满虱子。
这药搁一般平民百姓就算买得起,恐怕也吃不起(经不住折腾)。但“何晏有钱,他吃起来了,大家也跟着吃”(鲁迅语),那时是“看吃药与否以分阔气与否的”。于是轻裘缓带、不鞋而屐都成了晋人的时尚,连带虱子也成为名士的标志。古有王猛诣桓温扪虱而谈,今有红太阳会斯诺脱衣扪虱(看见毛几乎快脱掉了衣服,旁若无人地摸什么“寄生物”,斯诺差点没恶心死,不过他可能不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衣服里的虱子可也是圣人的标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