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政策、行为,以期最终建立一个政治清明,国富民安,道德昌明的社会。
这一点,未必不是高颎的追求目标,但高颎自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办法。他不会在激烈的冲突中失去理智,他会审时度势地理智而温和地接近目标。
这套作风,可能和他的父亲的影响有一定关系。他父亲是东魏的谏议大夫,由于放言议政,遭到不少人的忌恨,勋亲们对他更是诽谤犹恐不足、继之以人身迫害。看看在东魏实在无容身之地,一家人便化装逃离了东魏投奔了招贤纳士的西魏。他父亲受到了爱才的宇文泰的器重,安排在朝中仍任原职,但他谢过了宇文泰,返身来到了有一面之识的独孤信门下,最后在独孤信的府中做了一名幕僚。而这一回他学乖了,聪明睿智但并不显山露水,因而赢得了内外的交口称赞。他言语不多,但往往一言中的,颇受独孤信的赏识。父亲死后,高颎以文才武略又进入独孤信的将军府,成为一名出谋划策的重要谋士。
因此高颎不仅以其才能和人品为独孤信喜欢,也使他能自如地周旋在将军府的各色人之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独孤氏并将友谊保持了几十年,即使是独孤家族最困难的时期也并未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