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大流士又亲自率军攻打巴比伦地区。*咸.鱼\看\书\ `更¢歆+罪?全+在底格里斯河附近击败了巴比伦王尼金图·贝尔的部队,巴比伦军队被大流士的部队赶进水中,死伤无数。尼金图·贝尔仅带少数骑兵逃回巴比伦城。不久大流士率军攻进巴比伦这座千年古城,杀了贝尔。就这样,大流士费时一年,前后进行了了18次战役,终于平定了叛乱,奇迹般地恢复了居鲁士和冈比西斯所征服的全部国土。
看到帝国恢复统一,大流士真是踌躇满志,于是,就命人在米底都城爱克巴坦那通往巴比伦的大道上,在贝希斯敦村附近一雄伟宽阔的山崖上刻石纪功,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
这个铭文的上半部分是大流士一世的雕像,他左脚踏着倒地的高墨达,右手指向波斯人崇拜的光明与幸福之神阿胡拉·马兹达。8名被绳索绑缚着脖颈的叛乱首领被雕刻得很矮小,与高大伟岸的大流士一世形成鲜明对照。浮雕下半部是铭文,上面写着:
“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叙斯塔斯帕之子,阿尔沙马之孙,阿黑门尼德……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我是国王。¢d¢a¨w~e-n¨x+u′e′x*s¨w!.~c/o?m,”
《铭文》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于贝希斯顿山距地面105米高处的悬崖上,宣扬了大流士一世的功业和他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稳定了国内局势后,大流士一世又继续征讨,扩大领土面积:东面,他攻打至印度东北部,以印度河为界;南面,他扩充埃及面积,把北非的利比亚一带划归波斯;在北面和西面,他组织了东起中亚,西达欧洲多瑙河口的远征,同斯基太人作战。
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亲率大军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水陆齐发,攻入了欧洲大陆。这场远征虽然没有取胜,却把国界线推到欧洲色雷斯地区一带,形成了对希腊本土的夹击之势。波斯帝国在大流士的不断征讨中达到了空前规模。
为巩固中央集权,大流士对帝国统治体制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改革。
在政治上,他在被征服地区普遍设行省、置总督,对行省采用分权但却相互制约的统治方法,同时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法律和习俗,建立起了有效的中央集权体系。-微?趣¢小*税`徃′ ?嶵¢歆\璋-截`更*薪?筷¢在经济上,他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军事上,他建立了一支有1.2万人的卫队,称为“不死队”,因为他们的人数永远不变,随时有预备队可以补缺。为了防止出现叛乱,大流士又把全国分成许多军区,军区的长官只对他一个人负责,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大流士为了便于调遣军队,传达政令和收取信息,又增修了许多驿道。在波斯全境形成驿道网。驿道虽然是出于行政目的修建的,但也极大地便利了商业的发展。据说,水稻和孔雀就是在那个时期从印度传入波斯的。
此外,他还派人勘察了从印度河到埃及的航路,开凿了尼罗河支流到红海的运河,这条运河就是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前身。
大流士一世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奠定了波斯帝国数百年的基业。他在位期间是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他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使波斯帝国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哈拉巴文化遗址
古代印度跟中国、埃及、巴比伦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四大文明古国一。古代的印度人民在印度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印度河全长3200千米,河水丰沛,印度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为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古印度指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南亚次大陆的国家合称。中国汉代史籍称为“身毒”或“天竺”,直到近代才改译为“印度”。
20世纪20年代,在印度河谷所进行的发掘表明,这里在公元前两三千年,已存在着自成一格的文化。因为遗址最先在哈拉巴(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发现,所以古印度文明通称为“哈拉巴文化”。由于发现的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因此又称